全球碳排增速放缓
本报讯 国际合众社日前报道称,荷兰环境评估机构发布的一份长达42页的报告指出,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能效的提高,2012年全球碳排增速放缓。
报告表示,2012年,虽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的345亿吨,但全球碳排增速却减少至1.1%,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均不少于2.9%,这与燃煤电站使用量减少有关。
其中,中国碳排增速明显小于往年,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趋于平缓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美国和欧盟甚至出现明显的减少态势,欧洲的经济低迷和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是重要原因。
从1992年至今,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从0.5%升至1.1%;化石燃料的消费量在2012年有所增加,其中天然气增幅2.2%、石油0.9%、煤炭0.6%。
(张琪)
英韩签署核电合作备忘录
本报讯 11月6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首相府会见了到访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双方就扩大两国核能研究领域的伙伴关系达成协议,称核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型解决方案。
双方还签署了《全面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促进韩国参与英国核电站建设。备忘录指出,核电是一种安全、持续、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低碳能源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戴维称,备忘录中所说的低碳能源经济有益于英韩双边事务,向低碳经济转型对增加就业,保证能源供应安全都十分有利。
(张琪)
国际能源巨头三季度盈利集体下滑
本报讯 彭博社11月6日报道称,多家国际能源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雪弗龙和道达尔在内的能源巨头盈利同比均有所下滑。
受炼油利润率降低以及勘探和生产费用增加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壳牌获得42.5亿美元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61.5亿美元的水平下降了约30.9%;埃克森美孚当季盈利7.8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雪佛龙盈利下滑5.8%;道达尔下滑近20%。
分析人士指出,产能过剩造成的库存积压以及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需求下降预期,是能源巨头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如果这种情况没有根本改观,可能会继续拖累他们的短期盈利,也为美国整体经济复苏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张琪)
亚洲国家LNG需求持续增加
本报讯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Qatargas首席执行官日前表示,亚洲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一直不断增加,而LNG在亚洲国家能源进口中所占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2012年,亚洲国家LNG进口量比2011年增加了1560万吨,而2011年LNG进口量比2010年增加了10%。由于核电站停用,日本在2012年进口了8750万吨LNG,仅日本就占亚洲LNG消费量增加的50%以上。
未来3年,中国LNG年接收能力将增至2300万吨。目前,中国新的LNG终端项目正处于规划阶段。印度也将扩大本国的LNG接收能力。
(李峻)
BP等能源企业被指控操控油价
本报讯 彭博社11月7日报道称,4名原油市场交易员控告包括BP、挪威国油、壳牌在内的多家大型油企,称它们在过去10多年里与摩根士丹利等交易商联手操控布伦特油价,包括“落假盘”影响价格。
控方指出,涉案油企及交易商不时向普氏能源信息提交虚假及误导性信息,令期货、现货及掉期市场价格倾向有利它们的水平。
与股票及期权市场不同,实体商品市场如金属、农产品及石油的现货交易通常透明度较低,这类市场极容易被操控。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