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业内普遍对煤制天然气投资寄予厚望时,有专家对煤制气的未来发展表示出了担忧。在日前召开的2013煤制天然气战略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主讲嘉宾提醒与会企业,天然气输送管道经营权高度垄断,企业自建输送管网增加投资成本,并且煤制气存在产品单一,市场经营风险大,产品销售峰谷差大,正常开工率难以保证。
煤制气成热点投资领域
煤制合成天然气与煤制油、煤制甲醇相比,技术相对成熟,在节能、节水、CO2排放方面具有优势,此技术以劣质褐煤为原料,符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要求,已成为近期煤化工的热点投资领域。
目前国家核准煤制天然气项目10个,总产能935亿m3/a ,2017年以前建成,一期总产能316亿m3/a ,2015年以前建成;除国家核准项目外,当前各地上马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热情很高,未批先建项目众多。截至2012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包括已建、在建、获批和待审批的)共计40多个,总产能已达1902.5亿m3/a ;除核准项目外,内蒙古呼伦贝尔华能伊敏煤电公司60亿立方米/年项目、新汶矿业集团(伊犁)20亿立方米/年等项目也在开工建设。
目前共有两家煤制天然气具备工期能力,分别为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012年7月28日产出合格天然气,二期在建,谋划2013年底向北京供气。另一家为新疆庆华煤化有限公司,今年6月一期试生产,8月20日产出的煤制天然气进入西气东输管网。
2012年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对天然气利用顺序进行了调整,规定燃气用户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主要是指天然气化工。天然气优先进入民用领域的宗旨更为突出,利用天然气发展化学工业的条件则越来越严格。
而面对煤制天然气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有专家表示了担忧。
“煤制天然气存在产品销售峰谷差大,正常开工率难以保证的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李奋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将天然气液化产品输送到管网覆盖地区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合成气下游产品,发展多联产,以改善市场峰谷困境。
“比如,煤制天然气厂可通过将部分合成气用于生产甲醇及DME/MTG等下游产品达到调峰生产目的。可将部分合成气用于制氢原料用于煤焦油轻质化处理,解析气作为IGCC燃料,实现生产调峰目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副产品价值。”李奋明说。
下游产业链发展有潜可挖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高级经济师桑建新向记者介绍说,国内外天然气化工发展状况对比,国外天然气化工兴旺发达。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约有84%的合成氨、90.8%的甲醇、39%的乙烯(含丙烯)及其衍生产品是用天然气和天然气凝析液为原料。
而国内天然气化工受供气不足影响,2012年合成氨15%-16%以天然气(主要是煤层气)为原料,甲醇约23.0%以天然气为原料。
桑建新认为,目前国家限制天然气发展,充分利用煤制天然气副产品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不仅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保,调峰期利用合成气发展化工有潜可挖,且不受限制。
而李奋明建议,建设以煤制天然气项目为龙头的专业化工园区,以煤制天然气生产为核心,把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起来,促使工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质的飞跃。
在此次煤制天然气高层论坛上,内蒙古克什克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主任李志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即将投产的大唐克旗40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成为克什克腾旗煤化工产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克什克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位于克什克腾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西,沿集通铁路和省际通道布局,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00平方公里,由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煤化工二区、金属冶炼加工小区、装备制造小区、新型建材小区、电力能源小区6个分区构成。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功能就是要把煤制气产业链相关的下游吃干榨尽,规划了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煤气化副产品加工利用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三大主要产业链。” 李志春说。
对于项目调峰问题,李志春介绍,克旗正在发展煤制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以现有煤制天然气项目为基础,规划建设煤制天然气和IGCC发电结合的煤基新兴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在完善能源化工产业结构及生产规模的同时,实现煤制天然气与IGCC发电双向调峰的功能。
除将煤制天然气与IGCC发电结合外,为了建成规模合理、调峰功能完善的煤基新兴能源化工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项目,即合成气经甲醇制烯烃、合成气经甲醇制芳烃和F-T合成油等。
对此,李奋明认为,园区化建设有利于产品链条延伸,有利于综合配套设施发挥更大效能;园区化建设有利于公用工程配套专业化;园区化建设有利于“三废”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园区建设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煤制天然气发展。”李奋明认为,尽量减少物料、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同时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机制来组织生产。在追求煤炭深加工产业链之间的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的同时,加强“废物”的资源化以及能源和水的梯级利用。并且做好工艺技术和建设方案优选及相关配套设施的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确定适宜的产品结构及建设方案,加大技术集成及创新工作力度,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尽快增强企业及行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