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动电力系统改革,实现风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力争在两至三年内解决‘弃风限电’问题。” 10月16日,在201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作出上述表示。
本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风电装机已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将超过7500万千瓦,发电量将达1400亿千瓦时。中国风电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加,如何保持风电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与大会讨论的热点。
质量与技术并重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新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吉瓦,新增装机比2011年减少26.5%。而在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上,中国在2009年后首次未能蝉联第一。
“此次质量和健康成为风电行业关注焦点,透视出风能产业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
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认为,我国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任务:第一,要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风机;第二,要更加科学地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做好总体布局,使得风电所发出的电力能够更多地被电网吸纳;第三,要更加注重设备产品的质量,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第四,在国内市场上实现多种能源互补;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
就风机质量而言,史立山认为,当前我国风电机组的零部件质量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还存在不足,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
“风电行业是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和设备质量是永恒的课题。目前中国市场随着风电装机的增加已暴露出一些产品技术和质量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说,“当前风电市场增速放缓也有一定正面意义,其有利于降低对追求产业高速发展的预期,提高对产品质量与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让质量与健康成为今后风电产业发展的基本主题。”
此外,据本报记者了解,由能源局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已上报国务院待批。一位业内人士称,未来风电政策的扶持力度或将与光伏保持一致。
风电发展体制待理顺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人士,在会上提及最多的字眼仍是“弃风限电”。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全国限制风电出力的弃风电量约为200亿千瓦时,比2011年翻了一番,占2012年实际风电全部发电量的20%。其中,“三北”地区尤为严重,蒙东、吉林冬季供暖期限电比例甚至超过了50%。
对此,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认为,出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风电逐渐替代燃煤发电’这一理念没有形成社会共识,新能源没有占据优先发展的位置。”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目前仍然“难产”,这就意味着,风电优先上网短期内仍难落实。
面对此种问题,史立山认为当下亟需理顺风电管理体制,做好顶层制度设计,“让各方更理性地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史立山表示,未来将加强风电产业规划引导,确保风电平稳有序增长。“一方面,要严格限制弃风限电地区风电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要创造行业新的增长点。比如近年来,低风速风机的技术发展迅速,使得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低风速风场开发形成可观的规模。”
史立山还建议扩大配置资源的范围,即扩大跨区送电,让风电波动性在更大的电网系统中消纳;开拓灵活的用电方式,加快风电供暖的试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