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十大基地”建设提升陕西能源战略地位

——访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张申良

本报记者 张子瑞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0月14日   第 05 版)

  ■张申良

  编者按

  9月底,第13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在西安召开,期间,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张申良就陕西省的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任重道远

  中国能源报:陕西省的能源格局及特点是什么?

  张申良:陕西省是能源大省,概括而言有四大特点。一是资源储量大。目前,已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700亿吨;探明石油储量41.2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8万亿立方米。二是品种齐全。除了丰富的煤、油、气等化石能源资源外,还有比较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三是配伍优。煤、油、气、风、光等能源资源丰富且主要富集于一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能源资源在一个区域面积内,如此丰富而密集的配伍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四是贡献大。2012年,全省实现煤炭产量4.6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石油产量3527万吨,占全国的17 %;天然气产量31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9%。煤炭直接外送约3.5亿吨,原油直接外运1400多万吨,天然气直接外输约200亿立方米,电力外送约320亿度,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能源供应。能源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60%左右,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等不利因素,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发展改革工作,着力扩大优势能源产品产能,着力提高生产运行保障能力,着力提升能源行业管理水平,着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着力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产业逆势实现持续发展。1—8月,累计生产原煤31470.98万吨,同比增长6.02%;完成发电量878.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实现原油产量2413万吨,同比增长3.92%;实现天然气产量24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54%;完成原油加工量1372.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中国能源报:请介绍一下陕西省最新的能源消费情况?

  张申良:陕西是能源资源大省,工业发展的重化工特征明显,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加快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陕西省经济将在快速上升通道持续发展,全省能源消费需求呈刚性持续增长趋势,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任务艰巨。2010年陕西完成GDP1012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882万吨标准煤。根据国家最新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到2015年我省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需控制在1.1515亿吨标准煤以内,用电量控制在1350万千瓦时,万元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16%,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0%。这与我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确保GDP翻一番,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6亿吨标准煤以内,将用电量控制在1550万千瓦时”的目标有较大出入。

  2012年,全省能源消费量10625万吨标准煤(GDP为14451亿元,增长12.9%),同比增长8.9%,按可比价计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54%。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5644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4.13%。实现了全省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费增长合理控制的既定目标,扭转了“十一五”后二年能源消费12%以上高速增长的势头,为完成“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奠定了基础。目前,随着全省工业生产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由负转正,预期全省能源消费将缓慢回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抓好控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的各项工作。

  推进“十大基地”建设

  中国能源报:在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控制消费总量、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陕西省下半年有何举措?“十二五”期间有何规划?

  张申良:陕西是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建设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是鄂尔多斯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陕西责无旁贷,应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优质供应做出新贡献。

  按照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布局和总体目标,结合我省能源规划总体思路、现有规模及建设实力,我省规划“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构建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关中煤炭产能接续基地、五千万吨油气当量产能基地、大型“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千万吨级油炼化基地、水电开发基地、陕北新能源基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神府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等“十大基地”,实现煤电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和新能源与能源装备一体化发展,建设国家级大型高端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到2015年一次能源生产能力总体按5.43亿吨标煤安排,其中原煤6亿吨,原油4200万吨,天然气450亿立方米,新能源折标煤1475万吨。

  最近我们正在做“十二五”发展中期评估,从初步评估看,总体进展顺利,基本可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中国能源报:陕西具有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火电基地的优势条件,如何将这种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张申良:陕西具有煤炭资源、地理区位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火电基地的优势条件。为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条件,依据国家规划,我省规划“十二五”期间,在继续扩建神府“西电东送”煤电基地的同时,新建横靖、彬长、陕南安康等大型“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特高压输电通道,新增外送能力1600万千瓦。目前基地规划及项目建设均取得了积极进展,累计1335万千瓦电源项目已取得国家批复,其中百万千瓦机组占49.3%,成为建设主力。

  中国能源报:陕西省从2009年实施“气化陕西”工程以来,取得了什么成效?面临哪些难题?

  张申良:“气化陕西”工程是一项惠及三秦百姓的能源民生工程,截至2012年底“气化陕西”工程一期全面完成,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区)全部实现了气化,市级城市气化率达到81%,县级城市气化率达到42%,乡镇气化率达到30%,1316万人享受到了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全省天然气消费量达到70.2亿方,较2009年工程开工之年增加15.4亿方。

  通过“气化陕西”工程实施,全省在气源气量落实、长输管网、城市配网、应急调峰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北部长庆气田为主,东、西、南、中气源为辅的多气源供给格局,“五纵两横一环线”的主干管网骨架格局。

  目前“气化陕西”二期工程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困难。一是供气规模和安全保障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增长的用气需求。二是未气化区域投资成本高,气化难度大。三是储气调峰设施能力不足。由于我省冬季采暖季节天然气使用量大,造成了用气季节性峰谷差较大,特别是关中地区,西安地区冬夏峰谷差已达4:1,虽然我省已基本布局了一批LNG加工项目,但由于各城市缺少接收和储备设施,导致用气季节调峰、日调峰和小时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供气安全和稳定。

  能源战略格局已现

  中国能源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绿色能源区定位各是什么?如何协调发展?

  张申良:“十二五”以来,我们综合考虑陕北、关中、陕南三地能源资源赋存、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能源发展及需求等因素,按照“加快陕北、稳定关中、优化陕南”的原则,合理布局推进,形成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绿色能源健康有序发展的能源战略格局。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继续坚持大型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深入实施“三个转化”战略,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转化项目,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关中继续实施渭北老矿区挖潜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积极实施现有电源扩建工程,大力推进热电冷联产和分布式能源建设,加快建设天然气和煤层气调峰项目,加大电网升级改造力度重点解决西安等中心城区配电网“卡脖子”和变电容量不足等问题,增强能源接续供应能力,有效保障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能源供应。陕南加快汉江流域梯级开发,建成水电装机规模153.3万千瓦,在建旬河、白河、黄金峡等水电站规模120万千瓦,建成小水电900余座,装机规模70多万千瓦。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进程加快,陕南水电产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2兆瓦光伏发电等分散式、多样化能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十大基地”建设提升陕西能源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