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0月07日 星期一

国际赛场展“中国功夫”

——记“嘉克杯”国际大赛冠军、浙江火电焊工胡骏

□本报记者 董欣 特约通讯员 郁爱定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0月07日   第 28 版)

  图为胡骏在比赛现场。浙江火电/供图

  胡骏是浙江火电的一名普通焊工。今年8月在乌克兰举行的“嘉克杯”国际大赛中,他勇夺“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项目”第一名,在国际赛场展现了中国的焊接功夫。

  “24个项目全部练习”

  乌克兰在国际焊接领域,尤其是高端焊接技术领域享有盛誉,此次比赛是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共有来自全球5个国家64名选手参赛,均是各国最优秀的选手。中国的16名参赛选手来自中国能建等10家中央企业,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胡骏的焊接指导教练朱锋向记者介绍:“比赛共有4个种类24个比赛项目,考试时选取其中两个,这加大了训练难度。”

  胡骏1991年进入浙江火电宁波华业钢结构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或参加过国际、国内多个重大项目的焊接工作,虽有多年一线的焊接实践,以及各种国家级、省级比赛的临战经验,但这次面对这么多的考试科目,胡骏起初有些犹豫,想到流传在浙江火电的“‘烧’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他最终主动请缨:24个项目全部练习。

  集训时,恰逢杭州迎来65年以来历史最高温,在接受气保焊板焊、管焊等训练时,气保焊电流大,周围温度超过60摄氏度。每天早上7点不到,他肯定出现在操作房,滋滋作响的焊花照亮了他挥汗如雨的身影,在蹲、站、跨等各种姿式的焊位上拿着焊枪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并针对一些弱项接受了专项训练。每个考试项目都要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整套焊接完成,没有停顿休息。全身湿了干,干了湿,红色的工作服上泛起白花花的盐渍,而长时间的训练后,手有时不听使唤,铁水溅落到身上,烧到肉里,疼痛彻骨。

  76天的密集训练过后,胡骏迅速消瘦下来,但24个项目已熟练掌握。

  比赛期间,气温非常高,空气像凝滞了,没有一点风。电焊比赛体力耗费特别大,在西服之外再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面对着摩拳擦掌的国外选手,胡骏克服着时差、焊机、场地等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获得绝对的胜利,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我国的焊接技能水平,是中国由焊接大国向焊接强国转变的一个缩影。

  “是体力活儿更是脑力活儿” 

  胡骏此次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多年来,胡骏和同事们承担了多个国际、国内重大钢结构制作的焊接工作。澳大利亚Geraldton港铁砂石扩建项目共有6排支墩,约30吨重,全部需要以最高等级的一级超声波检测,制作工艺复杂、焊接位置窄小、打磨难。胡骏负责其桩管焊接任务。第一次承担这种焊接工作,他与技术部门编制了8份焊接工艺规程,严格按板材宽厚大小随时调整电流电压参数、焊前预热等方法,以达到焊接的最佳质量要求。挑剔的韩国监理方亲自到现场验收,对这么高难度的焊接工序能一次成优表示难以置信。

  CB20双相不锈钢结构模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的主要部件,其壁板薄、易产生焊接变形、组对精度要求高。今年5月,胡骏在承担浙江三门核电、山东海阳核电的CB20模块双相不锈钢核级焊接时,碰到了这一难题。尽管胡骏之前取得了美国AWS焊工认证、核级焊工认证,理论知识过硬,但实践操作经验不足。为不影响合同工期和保证焊接质量,他组织同事们分成两班倒作业,编制施焊方案,牵头焊制工艺试板评定。试板评定合格后,编上焊接工艺卡,焊接时严格按卡中电流电压参数等工艺要求执行,最终每个节点全部顺利通过了验收。目前,胡骏所承接的CB20模块双相不锈钢焊接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主管无损检测的金敏是闻名的“铁面”,多年来,他检测过胡骏等人的无数个高难度焊缝。他说:“胡骏施焊的焊缝焊口,可以免检,他焊接的产品一次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自工作以来,胡骏本人的焊接,按照两天一桶20公斤焊丝计算,平均一天焊接30多米长焊缝,累计焊接长度超过200公里。

  浙江火电注重对员工队伍的开发和教育,极力推进“传帮带”和“师徒结对”的互动模式,胡骏受益于此并进行“反哺”,与5位刚进单位的新员工“师徒结对”,将自己积累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还带动厂里其他30位多焊工,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火电、核电施工的焊接技能人才,成为“岗位成才在一线”的典型代表。

  胡骏说:“焊接,不仅是体力活儿,更是脑力活儿。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努力干,就会有出息。政府和组织给了我较多的荣誉,今后我将继续用扎实的行动,做出一名普通职工应有的贡献!”

中国能建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
国际赛场展“中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