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0月07日 星期一

天然气 能源革命主战场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0月07日   第 15 版)

  非常规油气的并购之路

  □本报记者 渠沛然

  

  9月26日,2013中国天然气产业国际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石油政策研究室发展战略处处长唐廷川表示,油气行业并购的资源类型从传统油气资源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

  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交易价值达4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并购交易数量为1616起,共有92宗交易价格超过10亿美元。唐廷川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我国石油企业在境外的并购,也主要集中在非常规油气领域,2012年在境外并购合作17项中,只有4项是常规油气资源”。

  并购资源转型

  唐廷川给记者的一份资料中显示,我国油气上游并购占62%,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有石油公司在全球上游市场的收购价值,也从2007年的12亿美元激增至2012年的453亿美元,中国公司购买了310亿美元油气资产,领跑全球。  

  2012年并购金额最多的中国油企是中海油,其全年并购金额达214亿美元;其次是中石化,并购金额为72亿美元;中石油的交易金额为40亿美元,是其近几年收购力度最大的一年。

  2012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最多的地区在北美,占海外并购总金额的比重超过七成,收购的资产主要是非常规项目,包括油砂和页岩气。此外,澳大利亚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公司关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2012年在澳大利亚均有收购项目,主要是煤层气和LNG项目。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仅中国公司就占有了全球并购市场22%的份额。

  另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尽管目前澳大利亚矿产、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并购交易额减少近半,但中国对澳大利亚矿产行业的投资仍与2012年持平。到目前为止,中国并购澳矿产和能源资产总额达54亿美元,尤其以油气资源为重,已成为澳资源行业最活跃的外来投资者。

  海外并购赛跑

  近日,石油三巨头将目光齐聚巴西,竞相争夺同一油田区块。此举并不多见,也被认为是三桶油海外并购竞赛升级的讯号。

  此前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公布了一份参加里约州外海桑托斯盆地里贝拉(Libra)区块盐下层石油开采权招标的企业名单。其中中石油、中海油及中石化都赫然在列。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大油企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政策方面各有侧重点,单纯从企业指标方面比较有失公允,谁能拿下这一油田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同时,三大油企海外扩张成功与否更多的取决于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当地政府和法律法规也会对收购案件产生一定影响。

  会后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公司不断并购,在全球油气行业渐渐拥有了布局的能力,但距离掌握油气产业核心还有一定差距,人才、技术和资金的瓶颈限制了其在类似深海开发项目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的参与能力。而投资区块的不稳定性也存在一定风险,并购还以稳为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频繁的海外收购,三大油企的资本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中石油以109.87亿元的财务费用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首位,同比增长36.45%,且遥遥领先于其他上市公司。

  并购有缘由

  以页岩气为例,从2009年到现在,我国页岩气发展还处于开发试验、政策跟进的阶段。目前与海外公司联手不失为明智之举。在页岩气资源情况尚不清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地面建设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和缺乏政策鼓励政策等矛盾问题仍需要解决等诸多问题下,海外资金技术和经验的借鉴能够更好推动产业发展。“我国页岩资源丰富,但赋存条件比北美复杂,这需要我们前期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对资源的掌握需要过程,完善成熟的开发技术也需要时间。由于基础管网、消费市场和产权市场等也需要培养,因此不论开采还是并购都还难以评估”,唐廷川补充道。

  一直被看好的页岩气市场要想快速稳健发展,多位专家都表示,首先要免收页岩气开采资源税,对页岩气勘探开发作业需引进的设备、仪器、专用工具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见面页岩气矿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次实行页岩气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定价机制,最后,在页岩气产业化先导试验阶段,国家财政给予产能建设补贴。

  天然气产业将多路径发展

  □本报记者 渠沛然

  

  中国能源格局正进行着变化。9月26日,多位专家在2013中国天然气产业国际峰会上就我国天然气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于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和页岩气)、煤制气和进口气(包括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天然气生产能力可以超过5万亿方,世界油气资源不仅可以满足当前需要,还可以满足长远。

  天然气涨价非毁灭性打击

  早前天然气涨价曾引起各方热烈讨论,PEC能源中国区总监李遥却在专家讨论环节中表示,他们走访过很多工业用户,天然气燃料成本在2%-7%左右,如价格涨5毛,企业还是可以承受的。

  其实天然气涨价对发电行业影响最大,业内人士曾担心涨价会压制天然气发电的潜在市场。“但是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沟通发现,在固定气量的情况下,涨价反而让很多存在恶意争抢气源的项目知难而退,因此气量分布也公平且容易得多。天然气涨价并不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李遥补充道。

  经过走访4个省共9个城市后发现,下游终端用户并没有因为天然气的涨价而无法承受。“天然气涨价其实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大多数终端用户对于价格机制不满的宣泄”。对于民用天然气涨价的疑问,李遥说道,“一个用液化石油气的三口之家,每个月用气成本在50元人民币左右。虽然当地天然气气源稀缺,用气相对较贵,即便如此,这个家庭使用天然气后每个月仍能节省15元左右,这对于普通居民来说算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我认为这是认知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因此涨价是可以涨的”。

  李遥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在气源和基础设施的瓶颈上有所突破,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将前途无量。

  民间资本投资路径

  自2010年开始,国家推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领域投资的政策,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分别颁布了多个政策性文件。但是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易芳指出,现有的鼓励政策仅限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意见、通知等,从立法的角度来说,上述文件从法律性质而言,只能归纳为政策性文件,多是宏观性、指导性政策,原则性大于操作性,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辅助。

  除技术、资金和价格机制等困境外,市场框架不够完善和透明、政府监管框架未建立、跨区和跨境合作仍需与国企合作等问题仍是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市场的掣肘。

  “但民企也不必因此灰心,通过进入上游市场的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支线管网建设、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购买政府服务等领域投资,加之政府在上中下游的全面鼓励,相信民企仍会有所作为”,易芳表示。

  煤层气政策利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见》,中国民主建国会委员李良特别指出条例中“对外项目未按合同履行职责义务企业,将终止合同”一条规范了煤层气市场。此外,条例中“形成产业联盟”等新增内容同样值得关注,记者也将对《意见》的推进和落实持续关注。

天然气 能源革命主战场
大力实施“煤改气” 天然气保供或堪忧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