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13上海临港产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集中启动仪式在在临港产业区彭浦机器厂项目地块内举办。参加仪式的项目涉及节能环保、LED芯片、低能耗柴油发动机、页岩气压裂设备以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超过125亿元。
彭浦机器厂成立于1959年,曾是中国工程机械的摇篮和上海市重型装备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工程机械不可避免进入调整期,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面临国内需求下降,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全球化协同发展,紧跟市场趋势和要求,为自身赢得更广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彭浦总经理阳树毅表示,公司将在临港这片持续“热”起来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新彭浦,实现整体迁移。“光改变硬件不行,还要改变软件、管理模式,关键是提升技术水平。在动力总成优化、节能减排、电子化控制等方面进行优化。”
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区,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含保税港区),2003年临港产业区开始筹建,2004年正式启动。
2012年9月,上海市发布《关于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的意见》推动临港地区真正成为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引擎,需要高起点规划和集聚现代产业体系。临港“双特”政策提出:做强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大型物流装备及工程机械等。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环保、数控机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
从一片荒芜滩涂,到一个“中国制造”的高地,一批以高端制造、极端制造、自主制造为特征的“临港制造”品牌近年来开始凸显,包括上海电气、瓦锡兰、中船集团以及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清洁火电等电站设备及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关键设备制造企业先后入驻产业区。
据了解,已投产的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拥有年产170万马力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生产能力,可生产直径1080毫米世界最大船用柴油机,满足1.2万个集装箱船主机需要,将成为我国最大船用大型引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一期投资7亿元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已开工建设,将形成年产3538万千伏高压超高压变压器能力,使上海在国内高端输变电产业处于领先优势;即将开工的中船集团大型海洋工程基地,投产后将制造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万米的第六代海上钻井平台,我国将因此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生产这种钻井平台的国家行列。此外,产业区的新能源装备基地先后生产出全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二代改进型核电百万千瓦级蒸汽发生器、第一套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全球首台AP1000国产化核岛稳压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十二五”末,临港产业区还将诞生全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全国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舱、可在海下3000米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全国最大的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等一系列国内最先进高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