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赋存在中、西部地区,煤炭消费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的错位布局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基本格局。为此,我国先后建成了大秦和朔黄两大煤炭运输通道,煤炭经铁路运至北方港口装船下水,运往东部以及华南地区。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沿海,全省GDP和外贸进出口额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煤炭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广东及整个华南地区属于经济和能源消费大省或地区,但又是一个能源小省,是我国外调煤炭重点消费省份与地区之一,广东省煤炭来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部地区。由于原煤储量分布不均,广东省的煤炭一直靠“西煤东调”、“北煤南运”来调配资源,煤炭调运多元化势头增强,国内资源和进口煤炭齐头并进,国内北方港口下水的神木系列、山西优混系列、伊泰煤以及澳大利亚、印尼等国进口煤深受广东电厂的青睐。去年,广东省海上进煤约为1.8亿吨,其中进口煤炭达到6642万吨,占全国煤炭进口的23%,占广东省海上进煤的36.9%,预计今年海上进煤量和进口量还会双双增加,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北煤南运仍将占据主导,国内煤炭仍为主要目标。
近年来,由于我国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的导向性调整、鼓励进口的延续,以及广东省在我国距离国际主要煤炭出口国的运输航线最短的地理优势,导致进口煤炭价格一般低于国内煤价,外贸进口煤成为广东省煤炭市场的重要供给来源,主要来源于印尼、澳洲,少量来自越南、俄罗斯等国家。预计到2015年,广东省原煤需求量达到2亿吨,2020年达到2.5亿吨,其中进口煤将分别达到7000万吨、8000万吨。届时,广东省很大程度上依赖沿海港口调入煤炭的格局将得到改变,北方的煤炭不但能通过海运、也能更多选择铁路调入广东;由于西江航道条件改善,贵州、云南来煤通过西江航道运入广东境内的数量会增大。由于西气东输工程、新能源投入运用周期较长,10年内,非煤炭能源对广东省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冲击是非常有限的。广东省煤炭供应运输距离长,距离煤炭基地在2000公里以上。煤炭先经过铁路运往港口装船,然后海运到广东沿海港口,沿海港口接卸后,还需利用驳船通过内河运输到目的地。中转环节较多,周转时间长,整个能源运输链的损耗非常大。
近年来,北方主要煤炭产地运输沿线和输煤港的雪灾、冰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影响煤炭产地煤炭的陆路输运及船舶航运,致使南方电厂在2004年冬季、2005年夏季、2008年冬季等发生用煤紧张局面,危及电厂用煤安全,造成用煤告急,甚至影响电厂所在地经济运行和社会需求。为缓和煤炭季节性供需矛盾,保障供应、平抑价格,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国家规划将在东南沿海建设若干个煤炭中转储存基地。近年来由于我国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的导向性调整和广东省在我国距离国际主要煤炭出口国的运输航线最短的地理优势,导致进口煤炭价格有时低于国内煤价,所以外贸进口煤成为广东省煤炭市场的重要供给来源。
粤电隶属于广东电力集团旗下,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8日,是全国第一家因“厂网分开”电力体制改革而诞生的发电企业,承继原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的发电业务,是广东省最大的能源集团。可控装机容量1978万千瓦;去年在北方港口采购煤炭2500万吨,其中在秦皇岛港下水煤炭1150万吨,今年上半年,粤电在北方港口下水煤炭1200万吨,其中,秦皇岛港560万吨。在广东省建立覆盖华南地区的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和配送中心,既有利于淡季存煤、旺季输出,保障省沿海地区电厂、冶金厂的用煤需求,又有利于解决广东省大消耗小能源的实际问题,发挥广东邻近主要出口能源国家的区位优势,确保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能源安全。广东省茂名正在建设粤西最大的配煤码头——广东粤电博贺煤电项目工程,该煤炭码头建成后,将成为粤西最大的配煤码头,有利于缓解目前广东省公用煤炭码头能力不足的局面,满足粤电集团进口煤炭和配煤需要。高栏港神华煤炭储运中心码头,建设有两个10万吨级煤炭接卸泊位,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煤炭储运基地,今年4月25日获批对外开放运作,年吞吐能力可达2000万吨。根据客户需求将煤销售至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5月4日抵港的10万吨级的印度尼西亚“莲花峰”号是该中心迎来的第一艘外贸进口煤船。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省煤炭调运秩序平稳。1-7月,全省调运煤炭10952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电煤6303万吨,下降2.6%。从调运方式看,海运调入10147万吨,增长4.8%;铁路调入355万吨,下降11.5%;公路调入235万吨,下降17.5%;内河调入215万吨,增长2.4%。进口煤3865万吨,增长1.6%。截至9月初,全社会煤炭库存约1380万吨,较年初增加80万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其中38家主力燃煤电厂库存660万吨,平均可用21天;广州港煤炭库存27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