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中东乱局再引石油峰值猜想

汤姆·威普尔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9月16日   第 09 版)

  由于怀疑叙利亚政府在内战中使用化学武器导致上千名平民死亡,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意欲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目前,在国际社会的调解和建议下,事态发展暂时得到控制。至此,在叙利亚局势等待下一步进展之际,外界开始回顾中东地区一直不断恶化的局势,石油峰值论再次跃入人们的眼帘。    

  中东地区几乎每个月都有危机出现,导致地区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到严重影响。7月4日,埃及发生军事政变,总统穆尔西下台;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指责政府当天在大马士革附近使用化学武器;9月,外界开始关注利比亚石油出口是否会中断。同时,发生在伊拉克的恐怖炸弹袭击在一个月中夺走了约800条生命;也门发生的周期性动乱接连导致石油出口中断;针对阿尔及利亚沙漠地区的海外投资由于基地组织的存在而搁浅;黎巴嫩正濒临另一场内战。

  然而,不论在外界看来形势多么复杂和混乱,中东局势的“咽喉”始终在于,中东地区国家的世袭制统治何时能废除,以及伊朗核问题上的走向。但是,就在各国忙于解决争端的当口,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量已经减少了100万至200万桶,为此埋单的是全世界所有国家。

  在中东地缘政治争端之外,还有一些更为现实的隐忧——尽管比起战争,这些隐忧确实略显渺小:过度的人口增长、气候变化、食物和水资源日渐短缺、闭关锁国导致的文化冲突。

  比如,埃及拥有上千年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目前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8400万埃及人太过依赖其千年流传的传统。换句话说,尼罗河曾经养育着200万埃及人,甚至更少,而现在尼罗河已经无力负担将近1亿埃及人的生计了。埃及现在开始依赖进口粮食,并且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埃及目前的石油产量为70万桶/天,这样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埃及本土的石油需求,因此埃及已经不再是石油出口国。由于失去了石油出口所带来的大笔收入,现在的埃及除了收取苏伊士运河通行费以外,不得不逐步加深对波斯湾地区其它阿拉伯国家的依赖,以保持国家正常运转。

  依靠苏伊士运河创收并非长久之计。每个月有1500艘货船经过苏伊士运河,任何一起袭击事件都有可能让这条繁忙的运河出现大堵塞,其结果是埃及将因此失去一大笔运河收入,很多国家也将由于运河堵塞而影响石油进口,比如中国。

  埃及的水资源危机目前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埃塞俄比亚已开始努力修建一座巨大的水坝来治理青尼罗河——它提供了埃及境内尼罗河水域60%的水量。尽管埃塞俄比亚极力否认对埃及带来的影响,但很明显,水坝一旦建成,流入尼罗河的水量将大减。这将有可能引发中东地区的另一场危机。

  中东地区的文化交织有可能给埃及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尤其当逊尼派-什叶派敌对冲突蔓延开来的时候。“阿拉伯之春”发生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登上国内政治舞台,但它并没有将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而是努力推行新的宪法体制,以保证穆斯林永远是埃及的唯一统治力量。

  毫无疑问,穆兄会此举是在自掘坟墓。由于穆尔西上台以来一直未能处理好穆兄会与民主派的分权问题,各方分歧严重,而埃及的政治、经济和整体社会环境也并没有明显好转,两个月前,埃及人民涌上街头,军方宣布穆尔西下台。

  至此,埃及国内将上演另一轮军事独裁,这一幕将有可能导致苏伊士运河关闭。而数百万埃及人有可能为了食物而选择移民前往其它中东国家,这有可能导致又一场动荡。

  除了埃及,中东地区的其它国家也都或多或少面临相似问题。比如,气候变暖导致沙漠面积巨大的中东国家面临高温考验,它们需要更多的能源来降温和处理水资源。很多国家的石油资源变得不再充足,一些国家选择将更多的石油留在国内使用,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

  从对女性的区别对待到对其它地区的低容忍度,甚至是穆斯林之间的不同偏好,都有可能引发冲突。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东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东地区复杂而繁多的问题总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累加在一起,威胁着全球石油供应。9月初,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称,全球石油计划外减产和出口中断大部分发生在中东地区,总量达280万桶/天,而由于最近的利比亚危机,这个数字已增至330万桶/天。

  尽管美国的页岩油产量被大肆鼓吹,但其实际产量只有中东减产总量的一半。换句话说,美国的页岩油增产并不能填补中东危机导致的减产。

  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也表明,由于今夏中东石油产量下滑,全球石油消费量比产量多出220万桶/天。

  当前的国际油价为115美元/桶左右,部分原因在于外界担心叙利亚会遭受来自国外的军事打击,另一个原因在于目前全球市场供需逐渐紧缩。比如,中国的石油需求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从世界范围看,因为人口增长,全球每年的都会新增7000万“石油消费者”。

  (来源:Resilience,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颜会津/编译)

中东乱局再引石油峰值猜想
中国用力踏上
清洁能源之路(外媒看中国)
美沙关系实为“石油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