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失败”,更值得思考!

——读《突然失明——人类历史上灾难性大停电纪实》

桂俊松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8月26日   第 04 版)

  徐祖永、孔庆宝、俞燕山三人合著的《突然失明——人类历史上灾难性大停电纪实》一书出版了。说实在的,我起初翻看这本书,多少有点“唯恐天下不乱”的“围观”心态,想看看这些电力灾难到底是如何“惨烈呈现”的,可读着读着,即被作者“记者的笔调”所吸引,并慢慢地品出了味道:这本书选择“灾难性大停电”来进行文本分析,而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讲一个“好听但有些恐怖”的故事。本质上,这是一本电力产业的专业性书籍,讨论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它的笔触并不花哨,而是相当“冷峻”!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生活感的视角呢?我并不知道作者创意之初的“灵机一动”是什么,但可以肯定:这里面包含着几位电力专业人士对专业问题的深刻洞察!不妨作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要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入手,是因为“商品”——这个在资本主义社会司空见惯的东西,孕育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胎。同样,大停电也是观察电力产业的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它处在电力产业链条的末端,是产业和消费相链接的地方。由这个地方往前管窥,能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许多东西。而且,它选择的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概念——对于电力产业来说,没有比“大停电”更可怕的了。它不属于“成功”的范畴,而是一个“失败”的概念。而这本书,就是要从“失败”写起,把“失败”解剖给人看,把“失败”作为透视问题的一个抓手。由此,让读者获得不一样的收获与体验!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面临停电的经历。当你眼前一片漆黑时,你会有什么样的第一反应?“怎么停电啦?”——我们常常这样大喊大叫。这种大喊大叫,暴露了我们急于追问停电原因的潜意识,并渴望得到一个类似于“是电线杆倒塌了”这样最简单明了的答复。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次大停电,原因都相当复杂,和火车事故、飞机空难等灾难明显不同。因为电力系统,是一个非常特殊、复杂的有机体,有自己特殊的运作规律。大停电所呈现的,以及我们需要针对性解决的,都是给这个特殊、复杂有机体看病治病的“系统工程”。所以,针对每一次大停电,专家们都要探究、讨论、发现N种原因,然后梳理这些原因的先后、主次,分析什么是直接原因,什么是深层次矛盾。就像作者感叹的:“大的停电事故,不可能只是某一个原因引起的,但是肯定有一只手推到了多米诺骨牌。”作为专业人士,不仅要找出这只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手,更要发现这个牌局本身。以2012年的印度大停电为例,作者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技术、体制等多维度的分析和透视,话语空间宏大。当然,这样的分析可能会让我们急于寻找明确答案的人失望,然而,它却更接近事实的真相。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编著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分析了包括美加大停电、西欧大停电、巴西大停电、莫斯科大停电、印度大停电在内的许多全球知名的大停电事件,但作者的用意,无不针对中国的当下。中国电力有没有类似的问题?中国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作者的字里行间,始终或明或暗地包含了这样的问答。以史为鉴,反思当下的问题;以别人的错误为鉴,对照比较我们自身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作者的真实目的。书中多次提到了恐怖袭击和“黑客”攻击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起大停电真的是由恐怖袭击和“黑客”攻击所致。问题是:谁敢保证明天就不会发生呢?很明显,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不是期望它发生,而是为了阻止这样的事件发生。

  有人说:电力事故具有高“外部性”特征,它对自身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大停电这一偶发性“失败”,挖掘其后的必然,不仅具有产业意义,更具有社会意义!

  (作者为中国能源报社副总编辑)

“失败”,更值得思考!
但愿有一个美丽的错误(老红看光伏)
煤炭价格市场化步履维艰(洞观煤市)
煤层气发展还须借助政策之手(煤层气系列评论(之一))
煤价低只是货币现象,何需官员去卖煤?
低迷煤市下“政府之手”不应“一手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