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生产成本过高,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不完备,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行业整体不景气。
能源一度被视为工业的血液,当前已拓展成为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有序运行的血液。但为什么生物质能源这一新生血液并没有得到充分接纳?又为什么新生血液具有的维持能源安全、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等一系列优点没有被市场认可?
“其实人类从未缺过能源,人类缺的是廉价的能源”,这句话说出产业发展的无奈,也说出产业发展的本质。生物质能源产业被视作一个新兴产业,但同样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价格机制同样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市场价格的形成仍然取决于供需关系。
以柴油价格的形成为例,最少取决于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两种生产成本。当生物柴油生产成本高,厂家要求的销售价格也相应较高,石化柴油厂家更加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力,生物柴油将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由石化柴油生产成本和支付意愿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对于生物柴油生产不利,该价格甚至可能低于生物柴油生产家的成本,使得生物柴油厂家无法正常经营。事实上,这正是我国现行生物柴油企业普遍处于经营困境的市场成因。若仍然遵循现行的价格机制,生物柴油生产厂家缺乏生产成本优势,与更加具有比较优势的石化柴油生产企业进行竞争,生物柴油产业必然以消亡而告终。
生物质能源的优点在现行能源产业中被湮没,市场机制在这种可再生能源配置中存在失灵,导致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的个体生产成本高于社会成本,承担了本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的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保障等职能。生物质能源产业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但后两种效益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效益对应的成本仅由企业承担。延续现有的发展模式,生物质能源企业只能以退出市场而告终,上演一幕能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机制急需创新,应通过社会参与机制的构建、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政府投入机制的加强,促使生物质能源产业存在的正外部性内部化,确保生物能源企业公平的参与能源市场竞争。
在社会参与机制的构建方面,应寻求有效措施,吸纳社会公众成为生物质能源的消费者。生物质能源企业承担了部分社会成本,生物质能源的购买则是消费者承接了这部分社会成本,因此消费者具有显然的社会责任,应获得更高的美誉度。我们可以考虑对生物质能源的消费者张贴“社会责任标签”,构建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
在环境保护机制的探索方面,应使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与现行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予以关联,拓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动力。生物质能源具有“绿色”特性,相关生产与消费活动都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因此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物质财富生产与创造”这一产业传统概念之外的涵义。为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可对生物质能源企业进行认证,张贴“绿色生产标签”,给予相应的可转让污染排放权,而石化能源企业只能从市场购买污染排放权。与此同时,也可进一步探索环境税等做法。
在政府投入机制的加强方面,应保障投入资金来源、拓展投入资金规模和提高投入资金使用效率,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提高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仅对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攻关给予资金支持,还应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等问题给予支持。
总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制的创新,既需要政府的重视,更需要全体社会的参与,将环境友好转变为经济优势,促使产业走上健康和良性的发展道路。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