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的《关于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此,国网将提升规划发展理念,坚持电网统一规划,开展标准化设计,争取到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
功能和形态正发生变化
近年来,配电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配电网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电网结构问题突出、供电能力不强、一些地区低电压问题突出,以及运行管理水平较低、故障处理能力不强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规划、少标准,配电网网架建设被动跟随用户工程,发展随意性大;重基建、轻技改,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基础管理薄弱,缺乏信息集成等。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智能用电、电动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配电网负荷快速增长,其功能和形态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不仅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如国网董事长刘振亚此前所指出的那样:“配电网薄弱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老问题和新需求相互交织,将会导致电力‘落不下、用不上’,严重影响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据介绍,国网配电网承担着经营区内99.9%以上客户的供电服务。
坚持统一规划和标准
刘振亚在日前召开的国网2013年年中工作会上表示:“发展配电网是当务之急,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配电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发展相协调,与电网整体规划和远景目标相衔接。《意见》也要求,要提升规划发展理念,开展标准化设计;提高对负荷增长的适应能力;提升装备水平;推行配电自动化;强化信息化支撑……
在国网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各地电力企业正积极行动起来。近日,浙江省永康市供电公司研发了配变台区可视化监管系统项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控化”改造,实现对配变台区运行的远程数据采集,运维人员可以远程采集到技术数据,准确实时掌握变压器电压、电流等数据变化情况;嘉兴市供电公司在所辖市区配网开闭所10千伏主干线上安装了配网防误系统,能实现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等五方面的误操作,形成一套解决配电网安全操作的完整方案。
此外,国网还将全面开展配电网诊断分析和隐患专项治理,区分轻重缓急,重点解决低电压、“卡脖子”、县域电网单电源等问题,集成整合电网调控、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系统,全面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
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配电网
据了解,根据国网《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配电网供电区域根据负荷密度或重要程度划分为A+、A、B、C、D、E六类。《意见》明确,国网配电网的发展原则是遵循《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科学划分供电区域,明确可靠性目标,按照差异化、标准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发展建设现代配电网。
根据《意见》,到2015年,A+类供电区域户均停电时间小于15分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率先建成现代配电网,A类供电区域小于90分钟,B类供电区域小于4小时,C、D类供电区域分别小于9小时、15小时;2017年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用电的需要,A+类供电区域户均停电时间小于10分钟,A类供电区域小于60分钟,B类供电区域小于2小时,C、D类供电区域分别小于6小时、12小时。
202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配电网,适应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即插即用”,A+类供电区域户均停电时间小于5分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A类供电区域小于30分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B类供电区域小于1小时,C类供电区域小于3小时,D类供电区域小于9小时。
链接
山东减少停电6.26万时户
力争配网建设示范省
近日,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透露,今年该公司加快实施“双过万”工程(即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过万条、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过万台),加大城乡智能配网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完成5197条10千伏线路的智能化改造,威海、潍坊、东营、泰安4个市供电公司覆盖率达100%,章丘、曲阜、乳山等26个县城中心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上线运行,累计正确动作900多次,故障隔离时间缩短95%,上半年全省减少停电6.26万时户。
下半年,山东电力还将完成济南市区、青岛核心区配网示范区扩建工作,在年底前全部完成17个地市和70个县城中心区的配电自动化,成为全国配网建设示范省。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配网运行监控平台,建成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推广直供区电缆“不停电作业”,试点开展县域配网状态检修。
(王文辉 郭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