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油气革命”与中国擦肩?

□乔纳森·詹宁斯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7月29日   第 10 版)

  美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能源变革。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将美国能源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但这已成为历史,随着水力压裂法和水平钻井技术取得突破,美国油气大幅增产,一扫此前阴霾,迎来能源安全新时期。

  许多人想知道,这种以技术为依托的美国版油气变革能否移植到中国。如果这种变革落户中国,后者的能源安全和减排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然而,即使掌握了美国技术,中国复制美国能源革命的可能性也相当小。

  美国页岩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技术进步,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更为合理,油气企业更为灵活、适应性更强。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美国的油气行业同本土其他产业也有诸多不一样的地方。油气业及其经营文化对不确定性接受度更高、对个体的重视度高于集体,而对等级关系容忍度更低,这赋予整个行业不同寻常的冒险精神。

  另外,美国油气行业中的企业是私有制,而不是国家所有制。众所周知,后者对工作效率、资本效益、运营创新和保持增长等方面均产生消极影响。提出以上特点并与中国做对比并不是吹捧美国,仅是为了简单指出,如果中国重视高效开采油气资源,那么追寻类似美国的体系可取得更好效果。

  制约中国石油、天然气革命的因素可分为两方面:客观因素和组织/文化因素。客观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及管道网络等。例如对于石油开采,包括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BP公司在内的多份研究报告均显示中国缺少石油资源。

  但当话题转到页岩气,中国的地质情况则更具优势。尽管中国页岩气储量尚存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页岩含量相当丰富。EIA认为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量至少比美国多出0.5倍。至于水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其他机构明确提出,中国严重缺水。但随着控制压裂用水最小化方面取得缓慢、平稳进步,缺水的情况在中美两国都在得以缓解。管道方面,根据EIA统计,美国天然气运输能力是中国的近8倍。为了能够消费大量新生产的天然气,中国必须加强自身管网建设,这是一项耗时又耗资的工作。

  大体而言,美国具备利好客观条件。地质、水文及管道网络等问题,很大程度来说能够逐步克服,中国的真正问题在于产业结构和经营环境。

  其中最严重的结构问题就是矿权不能私有。美国的能源革命始于私有土地绝非偶然。矿权归私人所有更易于租赁、出售土地供开发资源之用,能够促进资产转移给有意愿又有能力开发页岩气的个人或公司。

  中国三大国有油气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处于主导地位是另一个主要问题。美国天然气产业能够如此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成百上千家独立公司活跃于该领域。这些公司既有创新能力又很灵活,能够敏捷地部署上百个钻探设备并实施勘探生产。

  中石油在管道领域的垄断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而美国管道体系建立在“共同运营、开放使用”的理念之上,任何天然气生产商,只要满足最低安全及商业标准并有能力支付费用,即可获得管道网络使用权。这保障了勘探生产公司投资项目的权益,也避免各州或竞争者不公平地限制其使用管道。

  此外,中国还面临水力压裂造成环境问题的挑战,一方面因其自身监管、执行机制存在特殊性,另一方面在于开采操作普遍遭遇壁垒。美国耗时数十载制定出现有法规,解决监管中的冲突,但至今这些法规仍然是冲突的主要来源。然而,当地司法体系因地制宜、限制中央政府干涉,因此联邦体制更容易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采取国家监管、执行,这更有可能阻碍页岩油气发展。

  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需要进行天然气开采特许费和税费改革。讽刺的是,也许正因为这项改革不一定会威胁到既得利益者对油气的控制,在该领域进行改革变得相对容易。所有产油国——不管是市场导向还是政府导向的经济体,都必须努力解决特许费和税费问题。其关键在于保持财政制度稳定、透明并且(尤其对于国内公司)公平。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非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做得并不够好,或许中国领导人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有必要进行改革、也是中国领导人或将取得进步的地方就是气价改革。此前中国天然气价锁定在生产成本以下,且远低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价。此举主要是补贴国内生产商。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已开始尝试市场定价机制和场内交易。如果中国希望推动国内页岩气开发,则需进一步开放市场。

  中国页岩气发展受到限制,归根结底在于其产业结构和经营环境,而不是客观条件或技术问题。如果中国希望重演美国版能源革命,而又不持续拉大同美国在能源安全上的差距,那就有必要在油气产业内进行更为广泛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

  (作者乔纳森·詹宁斯负责“新浪潮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工作,原文2013年6月20日刊于美国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刊物”PacNet”)

  (张璐璐/编译)

日本可再生能源遭遇发展瓶颈(焦点)
“油气革命”与中国擦肩?
煤炭还能在中国红火多久
美国核电前景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