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大亚湾:让好东西慢慢沉淀下来(寻找中国美丽电厂(二))

——探访中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

本报记者 贾科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7月22日   第 19 版)

  “整个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几乎全部是国外引进,99%都是进口的设备,包括沙子和水泥。”工作人员指着海边长长的堤坝对记者说,“前面核电站防波堤的水泥块就是进口的。”

  现在记者所在的位置是大亚湾核电基地的观景平台。平台很高,位于半山腰,可以俯瞰右手边的大亚湾核电站,还有左手边的岭澳一期核电站及岭澳二期核电站。此时,记者背依青山、面朝大海,身后植被茂盛,郁郁葱葱,面前防波堤舒展在平静的海面。由于阴天,加上水汽较重,山间云雾缭绕、海面烟波浩渺。

  大亚湾核电基地就是这么个轮廓了,算是依山伴海,景色秀美。

  据介绍,右手边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1994年投产。该电站项目启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其所生产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典型项目,也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样板工程来建设实施的。

  大亚湾核电站的厂房红黄相间,而观景平台左手边的岭澳一期和二期电站则是蓝白相间。左右颜色各异,其发展阶段也不相同。异于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岭澳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国产化率已提升很多,分别达到了30%和64%。“那为什么三个核电项目会扎堆儿在一块呢?”工作人员说,“这主要是由于‘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机制。”

  据了解,如果说大亚湾核电站是第一阶段(1979年-1994年)成果的话,那么岭澳一期则是在“适度发展”的行业大背景下的第二阶段(1994年-2003年)的成果,而岭澳二期则是“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第三阶段(2003年-2010年)的成果。

  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大亚湾到岭澳二期,就是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电技术水平不断取得进步。到了2011年福岛事故以后,中广核集团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对技术的先进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研发ACPR1000+这一企业的1号攻关工程,掌握核心的技术,企业才能真正进入第四阶段。”工作人员表示。

  “如果到2015年中广核集团所有电站建成的话,其装机容量将达2300多万千瓦。在国际上来比的话基本上排名第三。”工作人员说,“作为全世界排名前三的核电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那肯定是不匹配的。”要从大到强,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所以要以技术为龙头,带动整个核心产业的提升。因此在发展的第四阶段要把传统的好的东西不断固化,然后在研发上要把它做好,这样在核电领域才会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另据了解,除了核电板块,非核清洁能源、节能领域、金融板块、铀资源等板块,也是第四阶段的重要发展内容。

  虽然有“阶段”的划分,但是有的东西却从未间断,而是在不断累积。

  “我们在第三个阶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好的方面,也有一些薄弱的地方,因为发展得太快,有些地方不免有所忽视,比如在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人员的培养等方面。但是如果不抓住机遇,没有快速占领市场的话,企业要想在这个产业链中占据一个地位也是很难的。所以福岛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讲,需要很辨证地看待,这对企业和行业来讲,也许是一个利好,它让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好的东西慢慢沉淀下来。”工作人员说。

  或许正是这种“让好的东西慢慢累积起来”的做法,才使得大亚湾核电基地由最初大亚湾核电站1%的国产化率,逐渐提升到岭澳核电站一期的30%、二期的64%。另有数据显示,目前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的国产化率已经升至70%,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已达8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核电发展尤为如此。

京津冀限批或改变北方火电布局
资讯
聚焦电力央企年中工作会议
大亚湾:让好东西慢慢沉淀下来(寻找中国美丽电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