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日,在执政不到13个月后,埃及首任民选总统默罕默德·穆尔西被军方“罢黜”。2011年,埃及民众采用街头示威的方式迫使时任总统穆巴拉克辞职,这被看做是“阿拉伯之春”的一个重要样本。时隔两年,埃及人用同样的方式送走了穆尔西。
临时总统曼苏尔的到来并没有平息各派分歧,埃及局势持续动荡。受此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在较高位置波动。如果说油价起伏很常见,那么人们更担心的是:埃及的混乱局势会否蔓延到周边产油国?苏伊士运河这个重要的石油枢纽会否被关闭?埃及的政治危机会否催发一场能源危机?这一切都待解。
地缘政治重要性凸显
事实上,埃及并不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埃及已探明石油储量为37亿桶,在世界石油储量排名中位列25位之后。与此同时,因为经济增长和人口迅速增加致使国内能源消费大增,埃及已于2009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在石油市场上为埃及增加分量的是苏伊士运河。这条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狭长水域,大幅缩短了从中东到地中海、北美和亚洲的航运距离。
如果埃及政局混乱导致苏伊士运河关闭,大量原油和石油产品将不得不重选航道,绕过非洲,多花近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欧洲或者美国,相应的运输成本也会增加,最终这些成本的变动都将反映在油价之上。
但也有能源分析师称,运河收入是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不论最后谁上台,都会确保苏伊士运河照常运作,这就保证了埃及的政治动荡不会造成国际原油市场的实质性危机。
到目前为止,埃及过渡政府承诺会确保运河安全。但要真正确保运河地区和西奈半岛安全,埃及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埃及军方已经宣布苏伊士运河船运线路附近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在埃及境内,与苏伊士运河平行的、联系红海和地中海的苏麦德输油管道也是从中东向欧洲市场输送石油的关键渠道。每天约有300万桶原油经由苏伊士运河或苏麦德输油管道运往地中海地区。
除了缩短中东产油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要想将东非新发现的海量油气资源同国际市场对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也至关重要。
另外,埃及还向约旦和以色列出口天然气。不幸的是,自政治动荡以来,埃及通往约旦和以色列的天然气管道多次遭袭,本月7日该管道又遭到武装分子袭击,被迫关停,供气中断。
作为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稳定的关键。为了帮助埃及过渡政府运转、支撑该国濒临崩溃的经济,沙特和阿联酋承诺向埃及提供80亿美元救助资金。《金融时报》认为,海湾两大石油富国承诺救助埃及,凸显了埃及政局变化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埃及能源危机迫近
在暴乱发生前,“油荒”就已蔓延埃及全境。加油站前排长队等待加油的现象很普遍,人们甚至等到深夜仍空手而归,不断恶化的“油荒”加剧了短期油品需求的膨胀。许多埃及人将矛头指向政府,称混乱的管理是造成“油荒”的真正原因。政府则称,有人将得到补贴的燃料卖入黑市才导致市面上燃料供应减少。
且不谈出现“油荒”的真正原因,埃及的能源困境已是遮掩不住的事实。自穆巴拉克政府解体以来,埃及的能源产量和能源支付能力不断受到挑战,这也是穆尔西政府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关系到了政局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埃及实行燃料补贴政策,大量的政府补贴使埃及的燃料价格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近几年来,埃及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赤字恶性膨胀。为了满足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埃及政府已经债台高筑,欠了数十亿美元的外债。燃料补贴政策不但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也导致民众养成了铺张浪费的能源消费习惯,石油产品消费上升过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本财年的上半年,埃及政府给出的燃料补贴已高达81亿美元,占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的20%以上。然而削减燃料补贴很可能会造成民众生活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社会和经济问题。所以,虽然已不堪重负,穆尔西政府还是迟迟没有出台削减补贴的具体政策。
事实上,政府提供燃料补贴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政府补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支出,主要体现为食品和燃料补贴。IMF特别提到了北非,并建议北非国家降低现有的燃料补贴水平。对于财政紧张的埃及来说,这意味着只有大幅削减现有燃料补贴,才可能从IMF获得急需的48亿美元贷款。
在油气生产方面,当前埃及的石油产量正以每年3.5%的速度下滑。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同时埃及在政策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
在埃及,政府是油气产品的唯一买家,本土油企和外国石油公司都要把产品买给政府。因为垄断和市场竞价机制缺失,油气产品价格被固定在低位,所以能源公司严重缺乏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力。
另外,因为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埃及政府进口能源的能力也很弱。更严重的是,在政治动荡的大背景下,外国能源公司投资埃及的热情也受到抑制。已经在埃及开展业务的能源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英国燃气公司和埃尼公司都已开始从埃及撤离员工。
总之,在埃及政坛尘埃落定之前,能源危机的阴影将笼罩着埃及,政治动荡只会让该国的能源状况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