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7月08日 星期一

中国燃气:合作书写传奇(对话·能源相对论)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7月08日   第 15 版)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马金龙

  对话人

  ■马金龙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解树江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 

  

  “借天下势、聚天下士、成天下事”。从入主北京翔科率先“破局”,到首获宜昌燃气特许经营权;从投资芜湖中燃“嫁接”改制,到“亮剑”赢得南京燃气项目。10年间,中国燃气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成功实现了从“星火燎原”到“气盖天下”的飞跃发展。10年来,中国燃气始终秉持“气聚人和、造福社会”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诚信、创新、合作、共赢,努力为社会提供最优的服务,全力为企业获取最高的效益,尽心为股东实现最大的回报,用心为员工搭建最广的舞台。

  截至2013年,中国燃气总资产已达350多亿元,营业收入达200多亿元,旗下公司接近300家,拥有200多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燃气管网总长5万多公里。近年来,通过积极构建国际化能源合作平台,中国燃气在资金募集、资源共享、项目运营等方面进展迅猛、成效卓著,目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跨区域城市燃气运营商之一和亚洲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解树江:中国燃气作为中国能源变革的领跑者之一,始终致力于天然气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燃气项目为主业的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燃气在企业国际化进程和国内市场拓展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理解合作、认识合作、善于合作,中国燃气应该同样如此吧?

  马金龙:是的。人心齐,泰山移。中国燃气自2002年进入燃气行业以来,励精图治、脚踏实地,以崇高的使命、必胜的信心、改革的魄力、创新的勇气和春风化雨般的贴心服务,为社会、客户构筑起了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用智慧、汗水和无私奉献奠定了中燃百年大厦的根基,用拼搏奉献的激情创造了中燃今天的辉煌。

  中国燃气的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合作。我们始终坚持用“包容合作”的精神,把各路优秀人才聚集一起;二是企业与员工的合作关系。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我们主张尽管分工不同,但必须让大家共享企业进步成长的成果;三是在搭建国际化能源合作平台方面,我们的合作主要面对战略投资者群体、战略合作伙伴群体、合作金融机构群体,这些合作就是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在坚持从大局出发与整体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建立前景广阔的发展平台,降低投资成本,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通过主动沟通、相互帮助、实现共赢。

  简单来讲,中国燃气的合作精神就是“互信互利、目标一致、知行统一”。这种合作精神的基础就是尊重合作者的效益诉求,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合作者各方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高度统一,通过良好的组织形式让每个合作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个合作者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企业的高效率运转。

  解树江:中国燃气从最初只有几名员工到目前超过2万名员工,从最初的经营亏损发展到现在年盈利超过10亿港元,创造出了一个企业成长的奇迹。目前中国燃气各项经营指标稳健发展,接驳用户数量屡创新高,盈利渠道不断拓展,公司市场价值不断攀升。那么,卓越的发展业绩可能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独特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理念是否是最重要的因素?

  马金龙:纵观中国燃气10年来的高速成长轨迹,其每一次重大决策均能准确契合国家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跟上国家发展步伐,顺势而为。2005年以前,全国有1000多家燃气运营商,市场呈现散点分布的局面。天然气下游市场始终处于高速扩张期,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跑马圈地”上。在这个时期,中国燃气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却能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方向、核心价值都有独到之处。

  2002年5月,中国燃气通过收购北京翔科嘉华油气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突破了行业壁垒。2004年,中国燃气引入中石化作为战略性股东,并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05年,我们与印度吉尔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中印商贸往来中,实现了中印两国上市公司的第一次合作。2010年,我们完成了与阿曼国家石油公司的股权合作,同时积极与韩国SK集团、日本爱沃特株式会社等国外燃气企业进行交流,在液化气国际采购、工业气开发、化工品业务等方面搭建了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从而使中国燃气的亚洲能源合作平台越发宽广。

  同时,在融资渠道上,我们积极与国内外众多银行开展广泛合作,目前所获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的授信总额近500亿元人民币。在项目获取上,中国燃气积极与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合作,成功参与老国企改制50余家,迅速扩大了发展规模。在工程建设和技术开发上,中国燃气联合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先后组建了中国燃气管理学院、中国燃气技术研究院、中国燃气工程设计院和分布式能源研究所,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专业后盾。

  解树江:中国燃气作为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股东包括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韩国SK集团、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印度燃气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如此多元化、国际化的股东机构要求企业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显得至关重要。股权关系是最重要的合作关系,贵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否也从一定意义上诠释了你们的合作理念?能否介绍一下吸收这些战略投资者的背景和公司的战略意图?

  马金龙:中国燃气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创始人刘明辉的带领下,于2002年就提出“借天下势、聚天下士、成天下事”的口号,全面开展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2004年以来,中国燃气先后成功引入中石化、印度燃气、阿曼石油、亚洲开发银行、韩国SK集团等亚洲能源和金融领域巨头成为战略股东。目前,中国燃气的股份包括国资、外资、民资,充分实现了资本的优化互补,同时也诠释了我们的合作理念。与此相对应,中国燃气一成立就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由12位董事组成,外籍人士就占了1/3,形成了国际化的管理结构。

  中国燃气吸收不同类型战略投资者的背景和战略意图,就是从中国燃气行业获取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国情需要和中国燃气的长远发展战略出发,通过国资、外资和民资之间的优势互补,在项目开发和企业治理过程中可以大显身手,既能增强当地政府的合作信心,又能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迅速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实现中国燃气的大发展、快发展铺平了道路。

  解树江:在中国燃气的发展史上,并购芜湖燃气公司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经典案例。中国燃气只派遣了一名财务人员,芜湖公司的全套人马均被保留,就让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重获生机。在这个项目中,中国燃气是如何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又是如何与原企业高管和员工合作的?

  马金龙:在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老国企的改制过程中,中国燃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芜湖中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在转制过程中,中国燃气与芜湖市政府开展了深入合作,从体制、资金、人员、观念等多个方面,认真分析了影响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最终与芜湖市政府达成了高度共识,通过中燃控股方式对原企业进行全面改制,彻底转变经营理念,最终让老国企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改制过程中,中国燃气积极履行“气聚人和,造福社会”的使命,不断创新与原企业高管和员工的合作方式。虽然芜湖中燃改制后原有人马全部保留,但引进了中国燃气独有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带头作用,给全体员工提供适合自己的舞台。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芜湖中燃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树江:今年贵公司的年度工作目标要求:“全员参与,思行合一,努力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引领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中国燃气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强化员工的合作意识?

  马金龙:中国燃气凭借“梦想、激情、超越”的中燃精神,坚守“社会尊重、客户信赖、成员幸福、股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励精图治,引领变革,使中国燃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为强化员工的合作意识,中国燃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理念,积极进行结构治理、文化宣导和制度建设、通过对员工实行股权激励、提供事业发展舞台、增加福利待遇、举办各种培训、给予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增强所有员工的归属感,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在中燃文化的引领下,集团涌现出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员工队伍,他们的激情、超越和奉献精神是中国燃气快速成长的内在动力。在中燃文化的感召下,中国燃气造就了一支“精锐之师”。他们将人生追求与公司发展紧紧相连,激情满怀,忠诚负责,精诚协作,善于创新,这是中燃精神的完美化身。

  解树江:21世纪是“竞合时代”,企业应该善于通过合作创造价值,这样的行为可以缓解激烈的对抗性竞争对企业所造成的冲击和产生的资源浪费,因而有助于塑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知道,燃气行业还有港华燃气、新奥燃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等企业,中国燃气是否和这些公司开展合作?如果进行合作,中国燃气会以什么样的标准确定合作伙伴?又会如何设计运行和管理机制以确保中国燃气的利益?

  马金龙:2001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政策,国资、民资和外资均可进入城市燃气市场,这加速了城市燃气行业的高速发展。10多年来,燃气行业可谓大浪淘沙。目前,这个行业的主流企业并存于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本地为依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拓展和布局的地方性企业,如北京燃气、上海燃气和深圳燃气等;另一种就是在全国进行拓展布局,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的跨区域大型燃气集团.现阶段在天然气下游市场进行跨区域经营的前五大燃气集团分别是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中国燃气、华润燃气和昆仑燃气。目前,中国燃气还没有同港华燃气、新奥燃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等企业开展较大规模的合作。但我们和昆仑燃气共同拥有哈中庆的股权,双方在管理上优势互补,确保了哈中庆的稳步发展。

  当今世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开展合作、减少对抗、创造更多的价值已成为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中国燃气正在探索一条与竞争对手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对中国燃气而言,合作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我们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以诚相待,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们坚信,在燃气行业的第二个黄金十年,中国燃气将继续打造一个实现管理架构扁平化、项目公司区域化、业务流程简洁化、内部核算市场化的现代化燃气企业。我们期待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中,中国燃气始终破浪前行,并最终成为燃气行业的航母。

  (李文华  李婷/整理)

 

中国燃气:合作书写传奇(对话·能源相对论)
资讯
一周石油炼制产品评析(一周石油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