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对标世界一流 努力成就卓越

本报记者 郭立琦 特约通讯员 甘良波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7月01日   第 28 版)

  6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王润秋受邀为中国能建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作了题为《中央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差距分析暨做强做优、培育发展之道》的专题讲座,对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大战略进行了全面解读。

  王润秋以“什么是世界一流”为出发点,沿“要素”和“对标”两大主线,围绕“核心理念与领导力”、“转型升级与业务发展”、“管理创新与管控能力”、“一流平台体系建设”四个主要方面对“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的内部逻辑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结合标杆管理理论论述了中央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的必要性以及对标的实质、主体、对象、原则、流程和特征,对中央企业提出了“以要素为牵引、对标为阶梯”和“眼睛向外、苦练内功”的策略性建议要求。

  王润秋指出,世界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就卓越,在于能在关键成功领域、要素及其组合上超凡逸群。作为国有企业中的第一梯队,从国内优秀到中国一流再到国际优秀到最后实现世界一流,是中央企业的目标所在,必须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抽象”上升到“具体”,既要高度概括提炼和总结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基本特征,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与特色,不断与公司治理、人才开发和企业文化、业务结构、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管理与商业模式、集团管控、风险管理、信息化、并购重组、国际化、社会责任、绩效衡量与管理这13项要素对标,并将13项要素有机融入“核心理念与领导力”、“转型升级与业务发展”、“管理创新与管控能力”和 “一流平台体系建设”四大要素关系中,实现各要素间的协调一致,以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战略愿景。

  “对标”的实质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其核心要旨是提供一种发现、理解,进而加以必要和适当创新,从而有助于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和思想。没有哪个不善于向优秀者学习而能够生存下来的组织,也没有哪个所有方面都是最好的组织。世界上的每个组织都有应向其他组织进行对标学习的方面。选择适合的标杆对象进行对标,是中央企业力争世界一流的重要参照物、必要举措和有效阶梯。

  通过对标管理,可以知道组织的经营绩效应当达到或者可以达到什么水平、了解目前绩效水平与应该并且可以达到的最佳经营结果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距,从而帮助企业改变和改进目前的行为方式与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创造核心竞争力,真正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王润秋强调,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以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国际化经营以及和谐发展五大战略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作为动力保障、完善监管作为体制保障、改进党建作为组织保障,长期奋斗,实现卓越。

  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在党委中心组学习时表示,王润秋作为负责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顶层设计、要素指引等文件的研究和撰写者,用兼具理论性、政策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的讲授,加强了我们对“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精神实质的领会,对中国能建追求“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的战略愿景、推动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汪建平号召中国能建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王润秋同志的讲授内容,在理论上、思想上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协同总承包、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构建“大建安”格局,积极推动产业布局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管理密集型、服务模式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型升级,为服务国家电力和能源发展战略,打造“两型两化”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实现“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的美丽中国能建梦想而不懈奋斗。

  

对标世界一流 努力成就卓越
为青年圆梦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