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采撷他山之石 筑牢发展基石

走进“余梦伦班组”学习建设管理经验

特约通讯员 谢风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7月01日   第 25 版)

  难忘的时刻!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6日8时7分,神州十号返回舱成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安全着陆。

  “神十”飞天,举世关注,天下惊喜。

  在这欢庆之时,6月18日,中国能建组织旗下部分设计企业工会主席赴中国航天事业发源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简称“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余梦伦班组”进行交流学习,旨在为中国能建培育一流队伍注入“火箭基因”。

  中国班组 最亮“星座”

  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开展班组建设工作十年来,经历了由“质量信得过班组达标活动”到“班组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通过开展神箭奖牌班组评选活动、班组示范基地建设、全体班组长轮训、班组之间结对子、成本工程进班组、班组文化建设论坛等一系列工作,从规范建设到制度建设,从文化建设到品牌建设,从具体实践到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班组建设工作内容,不断提升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提起班组,人们自然想到工厂车间里的班组。其实,还有一种班组叫科研班组。被誉为“航天第一班组”的“余梦伦班组”正是这种科研型班组的杰出代表。“余梦伦班组”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院士、该组第五任组长余梦伦的姓名命名,先后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及“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等荣誉称号,并培养了包括余梦伦、刘宝镛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3位火箭总设计师在内的一批中国航天技术领军人物。

  “余梦伦班组”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塑造出体现自身特色和表现自己奋斗目标的运行模型,以培养人、提升人、成就人为目的的太阳系团队,长期培育先进的班组文化,用“四个一”目标管理法、“三段助推”育人法、“三步跨越”创新法组成的余梦伦班组管理法,完善了以人为本班组管理体系。

  余梦伦的研究和管理创新,的确为全国班组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管理提供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先进思路和操作方法,是新时期中央企业科研型优秀班组的典范,在中央企业班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此,去年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通知》,重点学习、宣传、推广了航天科技“余梦伦班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班组建设经验。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交流学习中,“余梦伦班组”现任班组长常武权介绍了他们的班组建设经验和管理特色。在长期的实践中,“余梦伦班组”形成了完整的创建体系。“不同轨道,相同梦想;弹道有痕,进取无疆”的班组理念,“科学、精准、创新”的班组精神和“强国之需、我辈使命”的核心价值观让人印象深刻。“建设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体系,树立一个永保成功的理念、打造一个和谐小家”的“四个一”目标管理法全面、实用。“第一阶段添加燃料、助推起飞;第二阶段导引航向、带领绕飞;第三阶段承担重任、鼓励领飞”的“三段助推”育人法卓有成效。

  第一步重基础,倡导(数学模型、技术成果、设计经验)“三共享”;第二步重效率,要求(员工初次设计弹道,需要一个月时间,再次设计就要去只能用一周时间,第三次设计要去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且要对高效完成的设计任务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四个一”;第三步重突破,推行(新老结合、学研结合、中外结合、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预研与技术应用结合)“五结合”的“三步跨越”创新法,不断推动班组建设深入发展。

  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大家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中找答案,通过双方的交流学习,破解班组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难题,真正感悟“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大家纷纷表示,电力设计企业开展班组建设大有可为,中国能建也要培养自己的“余梦伦班组”。

  参加考察学习的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工会主席张红亚深有感触:“余梦伦班组建设成体系,有目标、有措施、有推进、有成果。中国能建设计企业有较强的底蕴,有能力打造余梦伦式示范班组。” 

  固本强基  提升管理

  加强班组建设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在当前中国能建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强班组建设是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核心目标的内在要求,是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

  班组是企业机体的细胞,是推动中国能建科学发展的关键、主力和基础。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多次强调:“中国能建成长发展的土壤在一线。”培养知识型员工和一线创新人才,打造高素质、高层次、现代化人才队伍,正是中国能建美丽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能建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黄胜利工作室、沈又幸勘察设计大师工作室、王建国创新工作室、车子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许多既有首创精神、又能真抓实干的团队。也涌现出一大批技能水平高、责任意识强、人格魅力大的基层职工代表,培养出“焊接状元”贾向东,陈仁杰、孙锐、谢秋野等15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以及水电机电安装专家江小兵、电力弯管大师高国海等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技能专家、工程技术骨干、青年岗位能手和基层管理人员,很多成为本行业的旗帜人物。

  中国能建要按照管理提升的要求,在总结、借鉴的基础上,加强工作规划,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自主管理,注重培训,开拓创新,以文化树品牌。同时,寻求在向工程公司转型、协同开展总承包、国际业务优先、发展大建安等新形势下班组建设工作的创新与突破,以活动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紧紧服务生产经营一线,持之以恒地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通过努力培养出“余梦伦班组”式的优秀班组先进典型。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是落实中国能建主要领导在贾向东同志事迹报告会上有关加强班组建设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岗位成才在一线’活动,推动中国能建劳模培育和一流职工队伍建设,以及在设计企业推行‘三三制’班组建设有关‘规范、创新、零差错’的具体举措。”中国能建工会工作部主任阚震介绍道。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飞得更高更远。中国能建将通过对标先进,提升班组建设管理水平,打造一流职工队伍,为建设“两型两化”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企业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关注)
中国能建着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疆电外送”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投产(图片新闻)
走进“余梦伦班组”学习建设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