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中冰自贸协定让中国更接近北极

□皮特·福德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4月22日   第 09 版)

  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于4月13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为期5天的访问中,中冰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未来两国的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除了现有的渔业、科技、地热,北极油气勘探、北极航道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也有望增强。

  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本次访华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提议在北极理事会以外,另建一个“北极圈”论坛,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远离北极圈的国家因此可能加入。冰岛有意在北极理事会外另起炉灶,这将提升非北极圈国家对北极事务的参与度,但同时也可能激怒其他一些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因为相比北极理事会,冰岛提出的“北极圈”论坛限制较少,任何愿意参加的政界、商界领袖以及非政府组织都可加入。

  北极油气开发向来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全球30%未开采的天然气和13%的石油都集中在北极。未来围绕北极的问题将备受瞩目,目前拥有最大发言权的是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8国组成的北极理事会。中国并不是北极永久观察员,虽然瑞典、挪威、冰岛等国曾公开支持中国加入,但美国、加拿大对此一直保持缄默。北极理事会下个月将举行峰会,届时将对是否给予中国永久观察员身份作出决定。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加速,在北极开发丰富的稀土、铁矿石、油气将成为现实,奥斯陆大学北极安全事务专家格里·弗里克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非北极国家均希望成为永久观察员,以正式身份加入这场博弈。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参与北极事务将提升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身份有利于中国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以保障国内能源需求。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到2015年其能源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1%。

  对于试图在北极地区寻求据点的中国而言,冰岛连接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北极冰盖的减少将促成新航线的开辟,亚洲至北欧的航运路线将缩短30%,经济成本将减少40%。具体来说,上海至北欧的海运航行程将缩短约6400公里。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将因此进一步扩大,而冰岛有望成为贸易中心。

  去年8月,中国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首次完成北冰洋穿越航程,并停靠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港。中国开拓通往欧洲的商业新航线的能力和意愿可见一斑。

  去年共有46艘大型船舶穿越北极,大部分为液化天然气船及铁矿石运输船,随着新航道的开辟,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数量将明显增加。

  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北极新航线将为中国的能源进口提供新选择。目前中国80%的石油进口都通过马六甲海峡,单一的进口通道存在很大政治风险,近年来中国为保障能源进口多样化做出了积极努力,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日渐增多,而北极丰富的资源和新航线的开辟将为中国创造新的选择。

  作为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欧洲国家,冰岛一直与中国展开积极的经贸合作,自贸协定的签订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也将有望提升。

  (来源:《基督教箴言报》,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刘洋/编译)

中冰自贸协定让中国更接近北极
页岩油气并非万能药(焦点)
俄罗斯亟待制定北极新战略
美石油增产未必拉低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