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启动,标志着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日渐成熟

浙福特高压可输电逾1050万千瓦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4月15日   第 20 版)

  4月11日,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杭州举行,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会上指出:“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是国家电网继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皖电东送工程之后,投资建设的第三个特高压交流工程。该工程联接浙江与福建两省,是提高浙江接纳区外来电能力、保障电力长期稳定供应、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将于2015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近期输电能力将达680万千瓦,远期输电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到1050万千瓦以上。

  提升沿海核电群

  应对突发事故能力

  目前,福建与浙江电网联系薄弱,福建电网丰水期电力外送受限,亟需加强联网通道建设。随着一批核电和大规模风电项目的投产,福建省电网阶段性盈余问题将日益凸显,预计2015年福建电网将出现电力盈余400—1000万千瓦,因此加强浙江和福建联网效益显著。

  国家电网交流部副主任韩先才介绍:“该工程新建浙中、浙南、福州变电站,扩建浙北变电站,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新建线路2×603公里。静态投资183.9亿元,其中浙江境内变电站及线路投资128.6亿元,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出资;福州站及福建境内线路投资55.3亿元,由福建省电力公司出资。”

  其中,在浙江新增浙中、浙南的两个落点,供电萧山、绍兴、金华、温州等钱塘江以南主要负荷中心,可基本满足近期福建丰期盈余外送要求,并形成贯通浙江南北的电力交换平台,有效消纳外来电力、优化浙江省内能源资源平衡。同时,也为福建远期接受外来电力创造了条件。

  “十二五”期间,浙江、福建沿海区域将建成多个大规模核电群,单个核电群装机规模大,需要坚强网架支撑。浙北-福州工程联接两省主要核电基地,依靠强大的相互支援能力,能够为核电安全运行和可靠送出创造良好条件,是保障电力安全的重要措施。

  构建强交强直的

  华东特高压受端电网

  据了解,建设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对保障特高压直流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工程建成后,福建和浙江电网形成特高压和500千伏共2个通道、4回线路联系,抵御台风、冰灾等自然灾害能力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大幅提升。

  例如,位于金华武义的浙西特高压直流工程,采用±800千伏直流输电方案,系统输送容量达750万千瓦,西起溪洛渡水电站,东至浙西,计划“十二五”期间投运。届时,丰水期送电约700万千瓦,基本可满足金华电网的供电需求。但由于该直流送端为水电站,一年中存在较长的季节性枯水期,且该直流通过1800余公里的长线路送电浙江,发生单级故障或双极闭锁的概率较高。若该直流由于故障无法送电,则将对金华电网的供电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构建强交强直混合电网,交直流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保证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

  巩固我国在国际高压

  输电领域的领先优势

  舒印彪说:“这项工程创新多、工期紧、任务重,沿线气候复杂多变,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高发;穿越‘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和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环保要求高,建设难度大,极具挑战性。”该工程需在系统集成特高压交流工程核心技术基础上,在重冰区、复杂地形线路设计、施工和设备抗灾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面临新的技术攻关和深化研究工作。

  同时,该工程沿线地形、气候复杂,大山和重覆冰特点突出。全线2/3线段为山地和高山大岭,中重冰区占71%,海拔最高达1600米。福州站高差达36米、挖填方总量达120万方,大件运输条件差。而且,现场建设难度大。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建设环境日趋复杂,地方关系协调工作量大。因此,该工程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复杂地形、气候条件下的特高压工程技术水平,巩固我国在国际高压输电领域的领先优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要求:“浙江省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做好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的征地等工作。”

  另据悉,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四年多来,经受了冰冻、雷击、暴雨等各种气象条件的考验。第二条特高压交流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工程,正按计划有序建设,计划2013年10月建成投产。

资讯
浙福特高压可输电逾1050万千瓦
破解风电消纳难题 呼唤特高压电网
扩大消纳市场是解决弃风问题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