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3月25日 星期一

绿色发展是最响亮的名片

——访呼伦贝尔市市长张利平

本报记者 胡珺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3月25日   第 18 版)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中国最美草原,也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一直被列为能源化工基地。单单一个呼伦贝尔,煤炭储量就超过了东三省的总和,但因其生态屏障的地位,对能源开发的环境保护也不可轻视。

  呼伦贝尔市市长张利平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呼伦贝尔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全区领先位次。这几年的发展让他有两点感受:一是贫穷保护不了美丽,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二是必须保护好生态。呼伦贝尔如果把森林和草原破坏了,将失去发展的基础,失去一切,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中国能源报:呼伦贝尔为什么迫切要求转型?

  张利平:首先,发展上的差距要求调整。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短板在工业,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十一五”期间呼伦贝尔市三大产业比例是19.6∶42.1∶38.3,其中工业是36.1;呼伦贝尔市工业“十五”末占GDP的23%,“十一五”末达到36%,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虽然已经实现快速增长,但仍处于全区末位,属于工业化初期。“十二五”期间,必须使工业占GDP比重每年再提高2个百分点才能接近全区现有水平。所以,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其次,现实的约束迫使调整。一是生态约束。呼伦贝尔拥有大草原、大森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是政府的使命和责任,也在客观上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政府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二是功能区约束。呼伦贝尔市下辖13个旗市区中已有9个旗市列入国家限制开发地区,限制压缩了发展空间。

  三是节能减排约束。节能减排是必须完成的刚性指标、问责指标、指令性指标。

  四是产业政策约束。呼伦贝尔市的优势产业——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调控的产业,短期内难有较大发展。

  五是市场约束。由于电力输出受到东北市场需求的影响,呼伦贝尔市大量发电能力闲置,特别是电力受端辽宁省市场需求饱和,影响了呼伦贝尔市电力产业发展。

  中国能源报:呼伦贝尔转型有何优势?

  张利平:优越的资源禀赋支撑调整。一是经济类型多元。呼伦贝尔市拥有农、牧、林、垦、矿、口岸区,经济类型多元,调整余地大。二是资源优势明显。呼伦贝尔的基本优势是人均耕地、草场、水资源、煤炭资源等均远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三是要素组合优势突出。呼伦贝尔市拥有煤电、煤水、农牧林组合以及向蒙俄开放前沿和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综合优势。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应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多极发展、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建设大基地、大产业、大集群。

  中国能源报:呼伦贝尔如何推进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调整?

  张利平:虽然工业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短板,但也使其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呼伦贝尔市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大工业总量,突出抓好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拉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扩大制药产业规模,发展机械加工制造等产业。

  中国能源报:在转方式的过程中,呼伦贝尔在保护生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利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先。结合呼伦贝尔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点:第一,倡导绿色理念为正确前提。呼伦贝尔市以草原的垄断性、森林的天然性、野生动植物的珍奇性、民族民俗的独特性享誉海内外。为保护好这些生态资源,呼伦贝尔市把倡导绿色理念,实现绿色发展作为最响亮的名片,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第二,以节能增效为重要抓手。把节能增效作为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在节能增效的过程中,还可把节能、节材和环保产业发展成本地的龙头产业,以促进整个经济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第三,以生态保护与富民强市相结合为原则。生态保护的主体是群众,要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就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讯
2013年动力煤供需形势分析会举行(转变中的煤炭市场系列报道之四)
绿色发展是最响亮的名片
东峡煤矿更新消防器材防患于未然(图片新闻)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周评(煤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