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3月25日 星期一

百年开滦:
资源老企“华丽转身”

于孟林 许萱 李梅梅 王立新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3月25日   第 16 版)

  开滦集团总部办公楼

  编者按

  当青山已老,铅华已褪,那些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的企业,往往容颜消逝,风光难在。资源枯竭型企业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早转早主动,迟转更被动,不转没出路”——“转型”成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开滦集团是一家具有135年煤炭开采史的典型资源枯竭型企业。近年来,凭借以“发展战略转变带动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路,不仅跳出了煤炭企业“开采—繁荣—衰退”的命运,而且引导企业运行驶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北方的早春,树上还看不到一点新绿。春寒料峭中记者走进了中国工业的源头—开滦集团,直觉中垂垂老矣的景象并没有出现,135年历史赋予它的独特魅力和转型路上的华丽身影让它在初春中格外“美丽”。

 

  转型发展的活力之美

  2012年,开滦集团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有这样一组最新数据:2012年,集团营业收入完成1757亿元,是2007年的11.2倍,比2011年增长20.7%,企业利润总额和员工收入也分别增长367%和118%。同时,开滦集团首次跻身财富世界企业500强行列,在全国企业500强中列第75位。

  一个已跨越三个世纪的煤炭企业,仍在开采本身实属不易,何以还能有如此的生命力?唯一的答案就是——转型发展。

  作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摇篮,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集团,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企业。经过100多年的开采,新中国成立之前开采的5个矿井,已经有4个在近年因资源枯竭而破产,百年老店开始显现出了资源型企业规律性的疲态。到2007年,开滦的煤炭资源还有14.5亿吨,可以继续开采20年。那20年后的企业怎么办,50万的职工家属怎么办?

  困局中崛起,逆势中飞扬。决策者胸有成竹。2008年出任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张文学,在进行了一个多月调研后,基于开滦实际,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新观念——光荣属于历史,现在决定未来。这一年,开滦集团对企业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确立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从发展战略上将企业全面引入了转型发展的轨道。

  与很多传统煤炭企业一样,“一煤独大”一直是对开滦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最直观的概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开滦集团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发挥企业比较优势,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以传统的采煤、洗煤为基础,构建起了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综合发展产业新格局。

  煤化工方面:产业走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低碳化、循环发展的路径,以新能源、新材料为发展方向,产品已达30多种,到“十二五”末将达70种以上。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格局。

  现代服务业: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同时,向金融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延伸。其中物流产业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

  旅游文化业:挖掘开滦百年历史积淀,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开滦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并致力打造矿业文化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的矿业文化园区。

  装备制造产业:通过对相关资源的优化、整合,开展高端产品研发,最终将形成煤矿、煤化工、冶金、节能环保装备四大板块。

  在“内挖外扩”战略的引领下,开滦集团累计可控制煤炭资源已达232亿吨,大大增强了煤炭产业发展后劲。同时,经过5年的发展,开滦集团的非煤产业收入已经占到集团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不仅如此,开滦集团已经着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战略规划,到“十二五”末,将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业,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两主一新”产业格局,营业收入将达到2500亿元,探索出一条资源型老企业成功转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的绿色之美

  如果说,转型是开滦集团的发展战略,那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则是其基本原则。

  张文学指出: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转型,都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有的担当。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中,开滦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在产业选择上,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而煤化工产业,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在开滦集团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京唐港煤化工园区为例,开滦投资3.8亿元,在国内独立焦化企业中首家采用了焦炭干熄技术并实现并网发电,年可回收能源折标煤20万吨,利用余热产生蒸汽332.5万吨、发电6.25亿度。煤化工污水则通过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实现了完全回收利用。在这个园区,煤化工所有副产品全部循环利用,实现了煤化工产业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

  在新兴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开滦集团还致力于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改造。近年来,不仅投入十几亿元资金,对重点耗能设备和污染源进行改造,还明确提出了废弃物全面回收、能量梯级利用、污染物综合治理以及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推动不同产业链的延伸和偶合,对矿井瓦斯、矿井水、煤矸石、采煤塌陷地等传统概念上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

  目前,全集团已经建成矿井水处理厂和污水治理厂24座,经过处理的矿井水不仅用于生产,而且已经成为生活饮用水。还利用矿井水余热大力兴建水源热泵项目,替代采暖、洗浴锅炉和制冷空调。煤矿的另一大传统废弃物——煤矸石,被全部用于发电、生产建材材料或充填材料,瓦斯则被用作民用燃气或用来发电。目前,集团的矿井水利用率达73%,瓦斯抽采利用率和煤矸石利用率均达100%。开滦首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节能减排项目集管理模式,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第十六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开滦集团还致力于采煤塌陷土地的治理,已有6.8万亩塌陷地用于复垦、复用、养殖。有百年历史的唐山矿采沉区经过治理已经成为唐山市的生态公园——南湖公园。吕家坨矿业公司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煤塌陷稳沉区建设的新农村,被评为省、市两级新民居建设重点示范村。

  民生为本的和谐之美

  开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裴华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奉献,发展成果要让员工共享,这是和谐企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而这种和谐,体现在了开滦员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改善民生是主题和主线,说到底就是提高员工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的生活生计条件。从2008年开始,每年为员工办十件好事已经成为了开滦集团的常态化的工作。

  为了保证员工收入有稳定的增长,开滦集团建立了员工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都提出明确的工资增长幅度底线。同2007年相比,2012年在岗员工人均年收入增长了115%。

  子女就业是每个适龄员工家庭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与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为缓解员工子女就业压力,开滦集团制定了解决企业职工子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解决困难员工家庭子女就业的政策,2009年至2012年,通过这两项政策,解决员工子女就业1242人,其中多渠道安置困难员工子女450人。

  张文学指出,让职工工作生活“更安全、更文明、更体面、更健康”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从2008年开始,开滦集团在所有生产矿井井下各主要生产区域陆续推广应用蒸饭箱和热水机,矿工在井下吃上了热饭、喝上了热水;上井后,还有一份由面包、牛奶、鸡蛋组成的营养套餐;工作服实行公管,统一收集,清洗烘干,再送到矿工的更衣箱……矿工的胃暖了、心热了,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开滦集团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作为最切实、最大的民生和福利,在全集团构建重大事故防控体系、构建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安全文化管理系统,杜绝员工疲劳作业。2011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42,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开滦集团免费为员工进行健康查体,全面建立煤矿员工安全健康保障体系并为员工建立了健康档案。除了常规的医疗保险,企业还筹措资金建立了大病医疗互助基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加大对员工的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降低救助门坎,增加救助档次,有效减轻了职工医疗费用负担。

  为了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开滦集团2008年以来以投入资金27.8亿元、累计完成129.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搬入新居的职工家庭户均住房面积由50平米提高到了70多平米。

  针对离退休老年职工、贫困职工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坚持实施老年幸福工程、扶贫解困工程、金秋助学工程等系列帮扶工程,实现了退休职工老有所乐,职工子女不因家庭贫困失学。

  持续不断的民生工程建设,由衷倾注的人本关怀,让开滦集团响彻平安音符、劲吹和谐之风。在企业良性发展的庇荫下,开滦员工体面工作、快乐生活。

  135年前,开滦翻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页,135年后,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开滦为众多煤炭企业树立了榜样。“转型不只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不只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也不只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事情。转型关乎国运,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对于转型,张文学坚定地说。

  扬帆举棹正劲时,乘势开拓谱新篇。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高起点上,开滦正走得越来越信心百倍,越来越坚定从容。

百年开滦:
资源老企“华丽转身”
鹤发童颜
唐山矿
最美矿山点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