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2月18日 星期一

我国原煤使用方式粗放

由于用煤标准的滞后,至今做不到为不同用煤设备供应性质不同的、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动力煤产品

□本报记者 闫志强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2月18日   第 09 版)

  “我国原煤洗选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入选比重仍然较低。”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会长张绍强日前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动力煤入选率还不到40%。国家没有强制性的商品动力煤标准,有关政策不配套,是原煤入选率一直偏低的重要原因。”

  “2012年,全国原煤入选率预计达到55.4%。”张绍强告诉记者,“在原煤入洗发展最快的‘十一五’期间,全国原煤产量增加了11亿吨,而同期原煤入选量只增加了9亿吨,选煤发展还赶不上煤炭产量的增加。”

  动力煤入选比例低

  据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炼焦用煤、化工用煤、冶炼喷吹用煤已经全部为洗选精煤,虽然动力煤也在大规模洗选调质,但是动力煤入选比例还很低。  

  “按照国家的要求,新建大中型矿井基本都要配套建设选煤厂,原有煤矿也在逐步补套建设选煤厂。”张绍强介绍,“‘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建选煤厂能力接近1.9亿吨,选煤厂总数发展到1800座。”

  据了解,虽然原煤入选比例仍然较低,但是入选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全年原煤入选能力17.8亿吨,入选量达到16.5亿吨。

  按煤种分,炼焦煤选煤厂1000余座,入选能力8.1亿吨,占总能力的45.5%,动力煤选煤厂近800座,入选能力9.7亿吨,占总能力的54.5%。

  据悉,在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大背景下,现有动力煤用煤标准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虽已制定多个用煤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只是指导性、推荐性的,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2010年我国动力原煤产量约为23亿吨,而入选量不到8亿吨,动力煤入选率仅为35%。”张绍强认为,“我国虽然已有多项法律和政策鼓励发展动力煤洗选,但是此类政策中没有经济优惠和强制性要求,没有形成优质煤优价市场和用户强制使用洗选煤的有效机制,动力煤洗选发展速度与政府部门期望的相差很远。”

  由于用煤标准的滞后,且这些标准大多只是指导性的,不强制执行,至今做不到为不同用煤设备供应性质不同的、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动力煤产品。为用户供应0—50mm的原散煤,一直是我国煤炭的供应方式。因此,许多企业仍在使用原煤,而不愿意使用经过洗选调质的优质动力煤,因而造成严重的燃煤污染、用煤设备的加速磨损和大量运力的浪费,各行业用煤标准已经不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国有大型企业单厂平均洗选能力达到了260万吨,大型煤矿企业选煤厂近600座,入选能力达到15.4亿吨。

  “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没有建设选煤厂的资金渠道,煤矿的入选率更低。”张绍强说,地方国营煤矿选煤厂200余座,入选能力1.2亿吨。乡镇民营小选煤厂约1000座,大多为炼焦用煤和无烟块煤选煤厂,能力超过1.2亿吨。

  此外,用户无视洗选后的优质动力煤的作用,也是限制原煤入选比例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国家目前的排污费和超量污染物排放罚款远低于用户采用减排技术所增加的投入和成本,加之一些地方环境执法不严,对使用优质煤带来的燃烧效率提高、设备寿命延长、环境效益改善、节省运力等视而不见,更不利于动力洗选煤的推广应用。

  “洗选煤不能优质优价,造成选煤厂不能满负荷生产,甚至不开工生产,成了摆设。”张绍强认为,以上几方面是我国动力煤入选比重较低的主要原因。

  选煤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原煤洗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煤炭工业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受市场的牵制,煤炭企业只重视煤炭产量,忽视商品煤质量,煤炭洗选加工与煤炭产量增长不同步,产品比价不合理等问题至今仍未根本解决。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原煤洗选加工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原煤入选比例差距仍然较大。此外,我国煤炭资源的自然赋存条件较差,95%以上为井工煤矿,地质条件差、构造变化大、原煤灰分、硫分普遍偏高,难选煤比例大,需要洗选的比例大。

  我国既有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超大型优质高效选煤厂,在技术、装备、管理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是也有大量的选煤工艺落后、环节不配套、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中小型选煤厂。“尤其是动力煤选煤厂发展比较慢,技术相对落后,很少全入洗,产品质量较差而且不稳定;地区方面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张绍强说。

  此外,我国大型选煤设备可靠性只有70%,严重制约着选煤工业的发展。在全部选煤厂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占总厂数比例不到40%。

  张绍强介绍,现有选煤厂中有不少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根据用户要求及时调整产品质量,造成精煤损失大、产品灰分高、分选效果差,这在乡镇民营选煤厂尤为突出。我国炼焦精煤和商品动力煤平均灰分分别为9.71%和22.43%,精煤灰分偏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主要关键单机设备的处理能力还只能满足400万吨/年选煤厂的需要,大型关键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国产大型设备不仅可靠性较差,而且规格少、不能系列化,设备自动化和故障自诊断水平差。”张绍强介绍,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购入数量众多的选煤设备,迫切需要组织力量开展攻关,实现大型选煤设备国产化和替代进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家对选煤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投入不足,缺乏煤炭洗选加工科技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扶持鼓励政策。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二年多以前即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但这方面的工作至今没有得到起动。”张绍强告诉记者。

  全洗选可节约3亿吨煤

  张绍强认为,煤炭洗选节能减排作用巨大,是我国节能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高碳能源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原煤经过洗选,能够更清洁高效使用。他向记者介绍说,发电用煤灰分每降低1%,发热量可以提高200-360千焦/千克,采用洗精煤比用原煤可综合节能10-15%。

  根据研究试验,锅炉采用洗精煤作为燃料,可提高燃煤效率10-15%。每多入选1亿吨原煤,仅提高燃煤效率,就可节约1000-1500万吨煤炭。目前,全社会直接燃烧用煤30亿吨左右,若全部洗选,至少可以节约3亿吨煤炭。

  据透露,“十二五”期间,动力用煤特别是发电用煤,应结合煤种、煤质的实情,进行煤炭洗选加工。对炼焦用煤,特别是稀缺的焦煤、肥煤、瘦煤,应适当提高灰分上限,提高精煤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像气煤、1/3焦煤、和其它弱粘煤等配焦用煤应努力降低精煤灰分和硫分,灰分最好控制在7%以下,以控制稀缺煤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

  此外,所有90万吨/年产以上新建大中型矿井,全部配套建设选煤厂,确保“十二五”新增矿井生产能力80%以上的原煤得到洗选加工。其中300万吨/年以上的特大型新建矿井必须100%配套建设选煤厂,实现原煤100%入选(褐煤矿井除外)。

  张绍强最后认为,国家现有法规政策不能推动原煤入选的发展。特别是电煤入选缺少一套完善的鼓励和推动财税政策。完善用煤质量标准,大力推动动力煤入选和优质动力煤使用已成当务之急。“这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强制性的商品煤质量标准,同时制定合理的商品煤优质优价的比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推动动力煤入选和优质动力煤使用。”

资讯
我国原煤使用方式粗放
强制用煤标准亟待出台
关注
秦皇岛港多措并举保“北煤南运”航线畅通(图片新闻)
煤炭期货将展开试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