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正确认识新时期水电开发的新使命(水电新科普)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2月04日   第 22 版)

  2013年新年伊始,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让即将到来的中国年都色彩顿失。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3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9%。据估计,2020年,这个数字还将增加到43亿。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1.5亿KW,其中火电装机8.2亿KW,水电装机容量2.49亿KW。预计到2020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17.9亿KW。如果新增装机容量仍然以煤电为主,中国人将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难以摆脱雾霾天气带来的困扰。

  解决未来能源供应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我国政府也在多个场合表态,要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照目前情况看,燃煤发电积重难返,转方式、调结构谈何容易?这条路将艰难而漫长。

  水电以其开发潜力、技术实力、电价优势,都名至实归地成为节能减排主力军。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国务院最近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对“十二五”末的水电开发量给出了明确数字:2900万千瓦。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两个概念之后,新时期的水电开发除了要肩负原有的职责和使命外,又有了新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回避水电开发带来的环境和移民问题;要求水电在规划、设计、运行的各个阶段,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求将水电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求水电开发贯彻科学发展,实现安全、绿色、和谐发展,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原则。

  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就要做到:在开发方案的选择时充分考虑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土地淹没和移民搬迁;在运行阶段,充分考虑避免或减少对下游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库调度和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但水电开发并非万能,社会各界还应更加实事求是地看待水电开发的这些新使命。

  环保方面:如今水电开发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现阶段,环境保护提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是必要的,因为我们不能重复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适度开发”的理念没有错,但具体实施还有几个问题待解。例如: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知情权而不是秘而不宣、更加重视系统规划和前期论证而不是靠个别领导一拍脑袋决定一个项目生死、更加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不是部门之间为了各自的管辖权限而掐架……

  移民方面:从多年来的水电开发实际来看,通过水电开发发展一方经济、提高一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难实现。新时期水电移民之难并非难在资金、技术,而是难在开发主体与所在地政府的博弈。在“以资源换市场”的中国,地方发展经济的愿望之迫切程度不难想象,但如何明确界定水电开发题中之义与地方经济发展应有文章?这就需要开发主体实事求是分析项目经济性,需要地方政府摒除“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宰客”逻辑,更需要相关立法和建章立制。

黄河水电:离梦想更近
2012年农村水电十件大事(资讯)
沙沱1号机转子吊装(图片新闻)
正确认识新时期水电开发的新使命(水电新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