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塔煤矿
大柳塔煤矿,全国第一个一井一面年产千万吨的矿井,世界上第一个“双井双千万吨”矿井,创造了多项煤炭行业新纪录。建矿25年来,不断探索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带动了国内煤炭行业井工开采水平的整体提升,改变了煤炭行业传统形象,实现了煤矿人梦寐以求的本质安全,成为中国煤炭工业二次革命的摇篮,开创出中国煤炭工业的新纪元。
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新型工业化之美
建设初期,矿井建设者们结合优良的煤层开采条件,确立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方针,提出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采用现代化设备、工艺和管理方式,将大柳塔煤矿建成一座年产360万吨的特大型高产高效新型煤矿。
先进建设理念的正确指导加上千万吨矿井建设模式的大胆实践,大柳塔煤矿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蜕变,减少了大量劳动用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格局,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2002年大柳塔井生产原煤1086万吨,成为全国第一个一井一面年产千万吨的矿井。2003年大柳塔和活鸡兔两井生产原煤2076万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双井双千万吨”矿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工煤矿,2003年,以大柳塔煤矿为核心内容的《神东现代化矿区建设和生产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大柳塔煤矿在中国煤炭行业率先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有力佐证。
现代化的技术集成
——突破和创新之美
大柳塔煤矿研究并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一个坚强的技术后盾。
无轨胶轮化辅助运输,可从地面直达采掘工作面,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转载环节少,载重能力大,集铲、装、运、卸于一体,缩短了搬家倒面时间,有力保障了安全高效生产。
超长工作面布置。大柳塔矿在煤层赋存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为充分发挥引进综采设备的效能,对工作面参数设计进行了大胆创新,工作面推进长度增加到4000-6000米,简化了生产系统,减少了劳动定员和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充分发挥了设备潜能,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采面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技术。大柳塔矿创造性地采用辅巷多通道配无轨胶轮车快速搬家新工艺,为工作面搬家回撤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安全环境,降低了作业的安全风险。利用这一技术配合无轨胶轮车运输,把综采搬家倒面平均速度由国内的30天、国外的15天,缩短为7天左右,实现搬家倒面快速、优质、高效、安全。
专业化员工队伍
——高学历人才之美
大柳塔煤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招贤才,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打造专业化安全生产队伍。建矿至今,累计先后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30人。目前,一矿两井仅定员94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 14 人,本科学历197 人,大专学历 224 人;高级技师8人,技师33人,高级工120人;拥有中级技术职称29人,高级技术职称5人。直接从事煤炭生产的4个综采队423人,大中专学历258人,占61%。连采队大部分员工是拥有多个操作证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既会开梭车、铲车,又能熟练操作采煤机。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托起了煤矿安全之梁,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不断壮大,为神东快速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建矿以来累计向神华集团培养了15名子公司级以上领导,向兄弟单位培养了9名矿长,50多名矿级领导,500多名科队长,向系统外输送了上百名矿级领导,成为全国煤炭行业人才的集散地和先进安全管理方式的输出地。
信息化管理手段
——数字化矿山之美
大柳塔煤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生产系统自动化控制,把准安全之脉,力争实现“无人则安”和“零事故生产”。大柳塔矿在推进信息化升级改造道路上也经历了诸多困难,如:实现自动化设备井下防爆、适应行业规范标准等问题。综合自动化工程从1999年启动,经过不断完善升级,完全实现了高度数字化,实现了对矿井生产的集中控制和监测,反应迅速、高效,较之传统煤矿企业有了质的飞跃,体现了强大的功能和优越性。
生态化绿色开采
——清洁型能源之美
大柳塔煤矿在创建独具特色的高产高效模式的同时,严格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生态建设,坚持清洁生产,实现煤炭绿色开采。2011年底,共投资2000多万元,治理面积2500亩,共栽植樟子松、油松、侧柏20多万株,新疆杨3万株,柠条、沙棘、紫穗槐、杨柴等灌木26万穴。目前,井田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对矿区中心区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生态景观作用。
大柳塔矿先后被省、市授予“环境友好企业”、“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被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授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样板工程”, 2011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大柳塔煤矿建设理念和安全管理实践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形成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了长治久安,安全状况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建矿以来累计生产煤炭近2.6亿吨,从未发生3人以上人身伤亡事故,2011年全年实现无重伤以上人身责任事故,截止目前实现安全生产2500多天,连续7年实现百万吨死亡率为0。矿井和员工在收获安全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成了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绿色矿区,彻底改变了传统煤矿矸石山四处耸立,污水横流、煤尘飞扬的行业形象;安全的工作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真正让员工感受到安全是企业给予的最大福利,向着打造最美的中国矿山不断努力。
黑岱沟露天煤矿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中部,是国家“八五”、“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煤矿、电厂、铁路三大主体工程之一,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特大型露天煤矿,是国内单坑产量最大的露天煤矿。
近年来,黑岱沟露天煤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样板露天煤矿战略目标,全矿上下积极进取、攻坚克难,在安全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土地复垦等方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该矿连续10年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2009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优秀矿山企业”等荣誉称号。
安全管理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安全生产得益于安全投入、科技攻关和员工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黑岱沟露天煤矿吨煤提取5元用于安全投入,如排土场边坡监测系统、冬季道路喷洒防冻液等,每年安技措资金投入达3000万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研发与应用了高台阶边坡雷达预警技术、卡车防撞预警技术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实现了人、机、环、管的安全闭环管理,安全文化渗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与环节,有效保证了安全生产。截止2013年1月15日,黑岱沟露天煤矿实现安全生产2456天。
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神华集团公司“本安体系建设一级单位”。安全管理研究成果“黑岱沟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被中央企业工委评为青年创新铜奖。
科技创新成就露天煤矿高效益
黑岱沟露天煤矿坚持科技创新,创造了国内露天煤矿原煤生产工效新记录,在国内露天煤矿首次引进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同时,进行了露天煤矿运输车辆交通预警系统研究与开发,露天煤矿剥、采、排与土地复垦综合预控技术研究,准格尔现代露天煤矿开采工艺技术研究等一系列专项技术攻关与创新。黑岱沟露天煤矿共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科技成果创中国企业联合会认证的中国企事业新记录。其中:“露天煤矿端帮靠帮开采方法及开拓运输系统优化设置”获国家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科学管理创造一流经营业绩
近几年,黑岱沟露天煤矿注重制度建设,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紧密结合,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矿、队、班三级管理,矿、队、班、单机四级核算,建立起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本管控体系,五年实现轮胎单耗降低20%,柴油单耗降低15%,累计净利润72.46亿元。2010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行业级)一等奖”。
节能减排促进企业低碳发展
工艺选择的科学化、合理化使得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结合准格尔地区煤炭赋存条件,将运距远的上部松软黄土采用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排土机连续工艺,年剥离量最大达1400万m2,轮斗连续工艺和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减少了卡车的使用,以电代油,减少了废气排放,降低了能耗。其中,仅抛掷爆破—吊斗铲整个工艺年节能减排2万吨标准煤。全矿运输设备单耗0.17kg/km·m?,电单耗0.76度/m?,水单耗76t/万m?,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吨煤开采能耗为2.55kg/t标准煤,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先进值4.4kg/t标准煤的限额标准。
黑岱沟露天煤矿粉煤灰富含三氧化二铝和镓,为把煤炭“榨干吃尽”,准能公司通过近八年的研究,已开始工业化试验生产,将逐步形成“煤炭开采—劣质煤及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炼氧化铝(萃取镓)—电解铝”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保护环境打造新生态绿色矿山
黑岱沟露天煤矿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把土地复垦、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纳入到企业经营理念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目前,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面积1200公顷,排土场到位面积复垦率100%;矿区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25%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矿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在矿内形成了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自然景观。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绿化造林先进单位”、“全国部门绿化400佳”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被神华集团评为“‘十一五’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标杆单位”。
在林业复垦为主的基础上,准能公司提出以“农林牧药”为发展方向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在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规划建设“高标准复垦土地种养殖示范区”、“万亩农田粮食生产区”、“养殖生产区”、“设施农业区”、“牧草及中草药生产区”五个生产区,2012年完成了1717亩示范区建设,选择适宜的排土场地进行土豆、玉米、谷类、大豆、油菜等农作物种植,并获得成功。
凝心聚力营造和谐发展大环境
作为国有企业,作为神华集团的骨干煤矿,黑岱沟露天煤矿全体职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总是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用大爱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南方冰雪灾害与奥运期间,黑岱沟露天矿不辱使命保证生产,彰显了国有大型露天煤矿关键时刻的中流砥柱作用;汶川与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职工们踊跃捐款并根据国家的需要多出煤出好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锦旗。地方扶贫,露天人义不容辞,将爱心洒向偏僻的村落与乡亲;支持就业,多年来数百名大车司机定向招录,让周边青年投身到现代能源企业的建设行列中。
在神华“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再翻番”和准能公司第三次创业战略指引下,黑岱沟露天煤矿将坚定信心,勇挑重担,再创辉煌,为建设世界一流样板露天煤矿而努力奋斗。
羊场湾煤矿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羊场湾煤矿位于宁夏毛乌素沙漠边缘,是自治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施宁东大开发的第一座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矿井。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建成投产,2006年通过自治区发改委竣工验收。建矿以来,矿井累计生产原煤近亿吨,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实现了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矿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科技创新型矿井、全国职业健康先进单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文明单位、沙漠绿色矿区、银川市园林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科学发展旗帜引领下,羊场湾煤矿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快“知识化、数字化、花园式,安全高效、富美和谐,世界一流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开源节流、挖潜降耗,推动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生态管理,投资2081多万元,对工业场地及其周围实施绿化,场区绿化面积达32万平方米,绿化系数达60%左右。改善了矿工业广场生态环境,达到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目的。
加强废水利用,投资265.28万元,建成了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复用于绿化灌溉,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选配煤厂补水、井下消防洒水、掘进设备冷却水、地面煤场降尘及人工景观湖补充用水。经上级环保部门监测,生活污水、矿井水处理后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
加大矿井水复用力度,将地面绿化、井下掘进、井下喷雾降尘、大巷冲洗、地面煤场降尘、井下灌浆全部使用矿井水。2011年减少新鲜水用量79万立方米,节约资金363万元。
补连塔煤矿
补连塔煤矿是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在神府东胜矿区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十几年来,补连塔人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了世界第一井工煤矿,连续七年世界井工矿井产量第一。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铸就了一个环境优美、员工幸福的“中国最美矿山”。
安全奇迹展现生命之美
2012年,补连塔煤矿再次传出捷报:矿井创造了安全生产12周年无事故和生产原煤2.18亿吨 “零”死亡的世界奇迹!这一成就,不仅登上目前中国煤矿企业的最高峰,而且在世界煤炭行业是也屈指可数,这一辉煌业绩将永远载入共和国的煤炭开发史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煤矿实现高产高效难,实现高产高效与安全兼得更难,可补连塔煤矿做到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使补连塔煤矿实现了高产高效与安全工作有机结合,破解了长期困扰煤炭开采的难题,创造了产煤2.18亿吨“零”死亡的辉煌业绩。
正如神华集团的安全理念所说:“让采煤成为一个安全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职业”。这一点,补连塔人做到了,也做好了。幸福因安全而美丽,补连塔煤矿的员工是中国最安全最幸福的矿工,补连塔煤矿是矿工眼里中国最美的矿山。
先进技术尽显智慧之美
凭借神东构建的现代化矿区建设平台,坚持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并举,大力推进煤炭生产的技术进步,是补连塔煤矿实现腾飞的强大动力。
矿井建设采用平峒——斜井联合开拓、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及无岩巷、无盘区布置;生产方式采用一井两综三连模式,采掘工作面集成国内外一流的先进综采、连采等技术装备,由大功率、重型化、高可靠性技术装备武装的7米大采高及300米加长综采工作面的,使综采工作面原煤月产量高达116万吨;引进连采快速掘进系统,大断面巷道掘进月进尺平均1600米;外运采用自动化快速装车系统,平均80分钟装满一列火车,日装车外运最高能力20列。
企业管理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成覆盖矿井上下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井下采煤、掘进、运输、供电、通讯、排水等系统全部纳入自动化集中控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辅助运输实现无轨胶轮化,乘坐矿井专用“防爆车”行驶在井下“高速路”上下班,补连塔矿工成为中国最幸福的矿工群体。
精细管理体现严谨之美
补连塔煤矿以年度生产任务为中心,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将每月生产计划分解、落实到班组,每班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保产量,保持正规循环生产,实现产量最大化。
矿井优化生产接续,制订科学的采掘生产组织方案,接续工作面超前安装,做到搬家不停产。加强了机电管理,突出抓好日常点检和预防性检修,加强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的机电保障。
加强了顶板和防治水管理,保障了安全生产。根据顶板条件,结合矿压规律,优化支护方案;保证排水系统能力匹配、设施完好,创新设计密闭水仓,及时探放水和疏放水。健全现场检查验收制度,对掘进工程实行“优质优价”考核,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精细的管理造就了精益求精的补连塔煤矿,人常说认真的人是最美的,那么精益求精的补连塔煤矿毫无疑问就是最美的矿山。
环境友好维护生态之美
排列整齐的文化走廊,拔地而起的火炬造型,美丽如画的生活小区……,走进补连塔煤矿,宛若走进一座花园——这座年产2500吨的“世界井工第一煤矿”,出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传统煤矿特有的煤矸山标志在这里难觅踪影。
补连塔煤矿煤炭开采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运输、仓储,整个系统实现了全封闭运行,并采取了喷雾降尘等措施,杜绝了煤炭落地和煤尘污染。认真开展污染治理工作,恢复地质环境。矿井各种排放污染物全部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达标率为100%,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矿井每年从吨煤中提取专项绿化资金,用于防风固沙、生态恢复。经过多年努力,已累计植树24万余株,绿化面积达98万平方米,矿井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花园式矿井”美誉伴随“世界第一井工煤矿”声名远播!
人本管理营造和谐之美
补连塔矿注重环境美化、绿化,更注重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矿党政大力开展幸福矿工工程,了解员工需求,努力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随着矿区劳动保护、医疗养老、收入机制的建立健全,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矿井积极发挥工会、团委群众组织的作用,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和企业民主管理,关心群众利益,使补连塔人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安全文化活动,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
十年发展路,一步一辉煌。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补连塔煤矿历届领导班子,带领补连塔煤矿全体员工,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奋勇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先后获得了全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全国创新创效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矿井”、“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和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一系列殊荣,为全国煤矿树立了一个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崭新形象,成为人们心中的“中国最美矿山”。
梅花井煤矿
百舸争流千帆竞,塞上第一梅花井。神华宁煤集团梅花井煤矿是宁夏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力矿井,地质储量25亿吨,年设计产能1200万吨,是西北地区一次性设计产能最大的矿井,服务年限77年。建矿以来,按照“技术装备现代化、矿井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人本化、资源环境生态化、安全生产可控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建矿思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迅速崛起为宁夏煤炭行业又一个千万吨矿井。
千古荒原起宏图
关于梅花井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户人家在沙漠腹地四处打井,结果打出的都是咸水井,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夜派梅花仙女带着梅花撒入井中,于是咸水变甜,从此人们在这里敷衍升息,梅花井也由此得名。
梅花井煤矿2006年6月9日破土动工开始建设,之前的这里荒无人烟。5年来,一代建设者们牢固树立“靠一流管理,争一流速度,保一流质量,建一流矿井,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理念,充分发扬梅花特有的傲霜斗雪战严寒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全力推进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
自投产以来,矿井累计生产原煤2000余万吨,杜绝了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近年来,矿井以“把工作干成精品”为目标,大力提升精品创建,开展了月度“红黄旗”评比竞赛,促使各区队之间 “比、学、赶、超”创精品。其安全和质量标准化管理经验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得到好评并推广,展现了国内一流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迷人风采。
近年来,矿先后荣获全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神华集团先进集体、自治区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国有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创新发展的迅猛势头和优美和谐的发展软环境相得益彰,被外界赞誉为“塞上第一梅花井”。
安全管理树标杆
安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梅花井煤矿以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入井跟班带班制度,干部和员工共同奋战在井下第一线。扎实开展“四人联岗”、“危险源辨识”和“手指口述”等安全操作法。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一级向一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联保体系。突出风险预控管理,按照“推行风险预控,规范作业行为,优化人机环管,促进文化管理”的思路,梅花井煤矿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人、机、环、管、安全文化”五个方面和“班组与质量标准化”双基建设的“5+2”风险预控管理模式,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实现了“一切生产事故皆可防可控”的安全目标。
以人为本夯基石
人才是强企之本。梅花井煤矿党政积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创新学习形式,在全矿范围内,开办六个学堂,努力实现六个提升。即开办党务人员创先争优管理学堂、管理干部学堂、专业技术学堂、班组长实训学堂、员工网络培训学堂、青工成长学堂,努力提升党务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员工、青工六个层面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全矿营造出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厚氛围。同时,矿党政立足员工实际,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业技能竞赛、后备专家及金银铜牌员工评选等活动,为员工创造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以机制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双轮驱动”,成就了员工与矿井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内在精神联系,锻造了矿井与员工无坚不摧的浩然英姿!
文化是兴业之基。梅花井煤矿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墙三巷八走廊八道路”的立体式企业文化宣灌阵地。大力推广“亲情、和谐、创优”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安全文艺汇演、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电视安全亲情寄语、广播安全宣传教育等活动,让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入脑入心,矿井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示范企业”。
和谐矿区展风采
为了使员工工作生活的更安心、更舒心,梅花井煤矿以高起点谋划园林式矿区,大力实施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声化五大工程,建成了景观湖、音乐喷泉、凉亭、假山等景点设施;种植各类树木30余种9万余棵;绿化覆盖率70.46%;建成了井口文化墙、井下文化巷,矿区文化路、建筑文化长廊,开通了矿内广播系统;规范了基层单位会议室桌椅、电教设备,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矿区呈现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文明和谐、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正是在企业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熏陶中,在重视人才、弘扬正气的环境里,每一个梅花井人所迸发出来的事业心和创造力,成为梅花井煤矿五年来不断超越梦想、成就大业的有力支撑。
梅花绽放,花为神宁开;激情创业,情为神华献。作为神华宁煤集团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领跑者,塞上第一梅花井正以大气磅礴之势,在全面建设人本化、园林式、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矿井的新征程中乘势而上,勇攀新高!
工艺. 设备
Technology.Equipment
抛掷爆破技术:一次装药量过千吨,总爆破岩石量150万立方米,近50万立方米的岩石瞬间被抛到指定区域:
吊斗铲:自重5300吨,斗容90立方米,回旋半径100米,年倒堆剥离量达2200万立方米:
抛掷爆破——吊斗铲:其生产能力相当于3台32万立方米单斗电铲加18台185吨自卸卡车。整个工艺年节能减排2万吨标准煤,降低生产成本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