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1月14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1月14日   第 20 版)

  大亚湾核电2012年

  上网电量首破450亿度

  本报讯 截至2012年底,大亚湾核电站全年实现上网电量152.51亿千瓦时,能力因子为91.96%;岭澳核电站一期全年实现上网电量151.32亿千瓦时,能力因子为92.42%;岭澳核电站二期全年实现上网电量147.31亿千瓦时,能力因子为84.53%。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2012年度上网电量总计451.13亿千瓦时,六台机组平均能力因子为89.64%。

  与2011年WANO 9项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比较,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有4项、2号机组有7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岭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有7项、2号机组有7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岭澳核电站(二期)3号机组有5项、4号机组有4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六台机组“六个零”目标(无非计划自动停堆)。岭澳核电站一期创历史以来最佳水平,两台机组全部9项指标达中间水平及以上;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连续无非计划自动停堆运行纪录在EDF同类型机组中排名一、二。

  (广核)

  

  “973”计划启动核电站

  救灾机器人项目

  本报讯 上海交通大学1月7日消息称,国家“973”计划项目“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已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广核集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7家单位共同承担。

  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高峰表示,该项目将面对国家核电站事故防范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以及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旨在揭示机器人与核事故重载灵巧救灾任务适应性规律、无网络环境核事故救灾机器人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控制规律、救灾机器人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核辐射损伤机理。

  “973”制造与工程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表示,该项目将突破多项核电站事故救灾关键技术,为开发国家急需的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提升我国核电站重大事故预防和快速响应与救援能力。

  (黄辛)

  

  核电“监督性监测系统”

  整体建设方案获批

  本报讯 中广核集团1月5日消息称,国家核安全局去年12月31日对宁德核电下发《关于同意<福建宁德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的复函》,同意宁德核电公司按《设计方案》开展“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标志着《宁德核电监督性监测系统前沿站、子站、流出物实验室建设方案》已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批复,为宁德核电厂1号机组顺利商运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悉,该《设计方案》是我国核电领域在日本3.11福岛核事故和《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生效后,由国家核安全局批复的首个“监督性监测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广和)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

  容器C形环通过鉴定

  本报讯 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前主持召开由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院,中国一重集团公司联合研制的“反应堆压力容器C形密封环”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取得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性能优于国外产品,可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上使用。

  据悉,该环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关键零部件上的独家垄断局面,有力推进了核电装备自主化的进程。

  反应堆压力容器C形环是主回路冷却剂压力边界屏障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属核安全一级设备,其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核电厂能否正常开堆运行,又称反应堆大盖密封,过去该环一直由国外公司独家垄断供应,每个大修周期均要更换。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核动力院、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历经7年的时间,先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的C形环经环境检测和试验,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并增加模拟环的多次热循环试验,同样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中国一重制造的阳江、福清、方家山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出厂水压试验,顺利通过最高压力段水压试验考核。

  (中核)

铀矿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资讯
全球首台AP1000
主泵抵达三门核电(关注)
核电站在役检查实力增强
红沿河核电3号机
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图片新闻)
中国核建借力“上市”谋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