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1月14日 星期一

横绝峻岭越鸟道

——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工地纪行

本报记者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1月14日   第 13 版)

  施工现场
  吴莉/摄

  1月11日一大早,中石油管道局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工程六公司项目经理毕玉波就赶到贵州省独山县CPP608机组施工现场,这里是他们公司承建的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的标段,看到山脚下忙着焊接和山坡上忙碌地布管的工人们,他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因为赶工期着急上火的牙好像也不怎么疼了。

  毕玉波告诉记者,前些天,贵州一些地方下起了冻雨和小雪,他们为此停工了好几天。现在,他每天都在祈祷明天是个好天气, 希望能按时完成工期。

  中缅油气管道西起印度洋东岸、横贯缅甸、跨越中国滇黔桂三省区,工程分缅甸和国内两段建设,缅甸段2010年6月3日开工建设,国内段于2012年4月6日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正式开工建设。鉴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缅甸段建设全面提速,预计2013年5月30日完工,而国内段要实现5月30日完工,建设周期还不足14个月。

  作为我国第四条能源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对保障我国西南地区能源需求,优化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完善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渠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石油管道局副局长、中缅油气管道EPC项目部总经理高建国介绍说,为确保这条能源大动脉早日建成,工程建设已全面提速,截至2012年12月30日,由管道局承担的国内建设标段已完成任务总量的55%,2013年5月30日,管道主体实现完工应该没有问题。

  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多个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工程建设现场,看看管道建设者们是如何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起又一条横贯千里的能源大国脉。

  创管道建设难度之最

  “干了30多年的管道,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干的。”参加过国内外多条重大油气管道建设的高建国笑着对记者说。

  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自云南瑞丽入境,油气管线并行敷设,到贵州安顺分离,原油管道向东北敷设至重庆末站,天然气管道向东南敷设至贵阳与西气东输联网,此间还规划有成品油管道伴行。沿线经过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包括一条支线、8条干线,全长6127公里,所经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频发,全线海拔最高2638米,最低点601米,最大海拔落差达2000米左右。

  采访时记者听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管道建设之前,项目部曾专门邀请国外专家实地勘踏现场,一位专家耸耸肩说,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设这样的管道,只有上帝才知道怎么建。

  2012年12月 21日,记者一行前往云南楚雄市南华县沙桥镇下王村中石油管道局二公司CPP 220机组施工现场,一路山势陡峭,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车过处,尘土飞扬,有的陡坡达六七十度,人坐在车里就像过山车,车子走走停停,正常行进都十分困难,而要把挖掘机这样的设备运到现场,在现场施工,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就靠工人们人拉肩扛。

  随后,记者来到楚雄苍岭镇一处施工现场,从远处看,管线所要穿越的地带呈V字形,工人们正在狭窄的陡坡上紧张地忙碌着,记者徒步爬到坡中间已气喘吁吁,由于当地多是风化岩,脚踩着碎石,上一步几乎要滑下三步。

  管道二公司中缅项目部经理刘鹏介绍说,这里海拔将近2600米,山体坡度超过70度,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并行敷设,这样的地形在他们施工的地段很正常。

  中缅油气管道无论是国外缅甸段还是国内段,难度都堪称我国油气管道建设之最,有些地段的施工在世界油气管道建设史上也属罕见。

  高建国说:“在山谷中铺设管道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崇山峻岭之间的隧道穿越和大型河流上管道的跨越。”按照规划,中缅管道国内段要穿越隧道64处,总长达68公里,平均单条隧道超过1000米;要跨越澜沧江、怒江、北盘江等大型河流8条,其中怒江的跨越长度达557米,堪称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第一跨,施工难度前所未有。

  中缅油气管道还是国内首次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道长距离并行山区地段敷设,在穿越大量的山体隧道过程中,因为作业面狭窄,施工相互制约,造成管沟开挖量、山区降坡量和弃渣倒运量极大,施工难度成倍增加。

  人们这样戏说云贵地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日平”,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不仅要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特殊的天气条件也是建设的又一大难点。在这个地区施工随时可能遇到滑坡、塌方、冻雨等风险,现在,管道建设项目部都是大雨等着干,小雨不停干,晴天拼着干。

  环境保护始终是第一要务

  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沿途经过云贵地区多个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多个水源地,以及怒江、澜沧江等国际敏感河流,对环保要求极高。 

  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伊始,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就提出:“要把中缅油气管道建成绿色管道、生态管道、友谊管道、和谐管道。”

  2012年6月20日,中石油启动中缅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这是管道建设史上首个生态文明工程,建设中推行“一次性通过”施工理念,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与管道工程建设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管道建设难度最大的水土保持“绿色长城”。

  中缅管道国内段EPC项目部副总经理王学军说,为了保护管道沿线的环境,他们在设计路线时,就尽量绕开一些风景区,实在绕不开的就针对这个地区做专门的方案。比如,在怒江和澜沧江这两条国际性河流的跨越施工中,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与国外一家公司合作,对环境风险进行精确的评估,并针对管道泄漏概率等具体问题做出针对性防御措施,受到国家环保部的表扬,这些在世界管道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高建国说:“在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建设中,环境保护始终是第一要务。这条管道是目前我国管道建设史上水土保持标准最高、生态环保要求最严的建设工程。”

  打邦河是著名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上游水源之一,位于黄果树瀑布北侧20公里,按照设计规划,有段管线必须穿越打邦河,为保护黄果树景区不受影响,管道建设项目部与环保部门多次现场勘测,制定了多个保护方案。

  为减少作业带征地面积,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在管沟开挖时,项目部放弃使用爆破工艺,采取液压镐方式,避免因爆破造成飞石污染较远处的水源及地表植被;在导流渠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水体污染,采用在沟渠铺设防水彩条布,同时在导流渠并入打邦河的进口处铺设活性碳吸附水污染体;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他们还邀请当地环保局对水质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水体达标后才能汇入打邦河;为避免大型设备投入过多造成对生态的破坏,他们使用一体机焊接……

  而采取这些环保措施,将比原计划多投入126万元。负责承建该段工程的管道局三公司总经理尹辉庆说,建天然气管道就是要改善当地能源结构,保护这里的青山碧水,绝不能因为我们的施工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我的青春献给了管道”

  难度大、工期紧、要求高,如何在短期内建设这样一条跨国能源大动脉,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考验的不仅仅是建设者们的智慧,更需要建设者们超乎寻常的付出。

  2012年12月22日下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断江镇丘田村西南的山岭上, 刚走进八丘田隧道,一阵阵寒风就扑面而来,冰冷刺骨,而就在这条隧道300米深处,灯火通明,焊花飞溅,这里是管道三公司 CPP307-S机组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彻骨的寒风中一丝不苟地焊接着管道,为保证每一道焊缝的质量,他们一会要趴在冰冷的地面,一会要俯着身子一动不动,由于安全距离要求,我们无法看清安全面罩下的脸庞。

  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中缅管道工程工期一再调整,要在短期内完成难度巨大的中缅管道,是管道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加快施工进程,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管道建设项目部专门制定了《劳动竞赛方案》和《进度奖励方案》。

  短短的几天采访中,每到一处工地,总会看到一群群忙碌的“宝石花”,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气馁,只是默默地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管道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中缅管道国内段建设中,他们首次采用油、气双管或原油、天然气、成品油三管同桥跨越;针对跨度大、单根主索运输难的特点,采用分索现场制作、混凝土塔架、塔顶设索鞍等方法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江河跨越两岸地势陡峭,采用跨越管道过桥后直接进入隧道的方法实现桥隧直连……

  采访中,记者遇到这样一件事。2012年12月21日下午,陪同我们采访的管道二公司项目经理刘鹏,接到家人的一个电话。原来,因为工期紧张,刘鹏一直没有机会回家探望即将生产的妻子。谈及妻子,这位走南闯北的硬汉眼睛有些湿润,直到2012年12月22日一早,他才登上回家探望妻子的飞机,而这一天正是妻子的预产期。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和看到这样的故事。

  31岁的管道三公司11标段项目工程部部长陈红卫,由于工期紧张,原定好的婚期一拖再拖,谈及拖延的婚期,他满头大汗,吞吞吐吐,然而谈及工作,他从容地说:“作为一名管道人,当地老百姓能记住这些管道是我们这些‘宝石花’修建的,我们为当地做了什么,就满足了。”

  管道三公司副总经理张云彩对记者说起,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回首青春,有的同学说自己的青春什么也没献。张云彩自豪地说,“我的青春献给了管道。”他告诉同学们,他所参建的那些国家重大油气通道。

  正是这群常年辗转于国内外,风里来,雨里去的管道人,在崇山峻岭、在大漠戈壁、在大江大河之间,在人们看不见的地下,建起一条条能源大动脉……

横绝峻岭越鸟道
资讯
中海油采技服公司
去年海外合同逾亿(动态)
中石化油气探明储量突破8亿吨油当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