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1月07日 星期一

中俄能源合作瓶颈(关注)

□本报记者 张琪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1月07日   第 08 版)

  2012年争夺亚洲能源市场的硝烟虽未消散,但亚欧大陆的中俄两国已陷入深深的思考,寻找过去一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瓶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夏义善直言不讳:中俄能源合作成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12年没有实质性突破,距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要求还有距离。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领域。据悉,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石油,占中国进口能源比例的7%。单从数字看还比较乐观,但中俄管道建成前,俄罗斯每年通过铁路输送给中国的石油就达1500万吨,也就是说1500万吨这个数字多年来都没有变化,管道的修建并没有增加两国的石油贸易量,只是改变了运输方式而已。而且,这1500万吨协议是经历了长达十四五年的谈判才得来的,本来计划供油3000万吨,结果却大打折扣,最后仅谈成1500万吨。

  另外,中俄两国石油公司虽就天然气管道建设问题签订协议,但没有实质性进展。据《独立报》去年透露,俄罗斯已放弃阿尔泰管线的修建。放弃的原因有三:一是环保问题,俄罗斯的环保意识非常强;二是中亚因素。对中国而言,哈萨克斯坦无疑是俄罗斯在中国市场的强大竞争者,两者对中国虽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然而在中俄天然气合作前景不明朗时,中亚显然成为影响中俄合作的关键因素;三是价格问题,俄罗斯始终没有做出让步。

  中俄两国的其他能源合作也不尽人意。2009年,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油计划在天津投资建设1500万吨合资炼油厂。协议签了,牌子挂了,典礼也举行了,就是不见动工,一直到现在这个项目也没有真正启动。此外,两国还有300-500个加油站项目没有得到落实。

  虽然两国在煤炭、电力、核建方面有一些进展。如中俄已合作建成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正在建设3、4号机组。但是毕竟它们的重要性、战略性不能够跟石油、天然气相比的,且数量也很小。

  谈判不少,开工不多,这一合作现状让中俄政府和公司都吃尽苦头。为什么两国合作效率不高,为什么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谈判方面创造了世界能源谈判史的纪录?夏义善列举了以下原因:

  第一、两国奉行的能源合作政策与两国政治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脱节。我们看到,中俄在能源合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政府还认为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没有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里面把能源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是过多地偏重于两国的政治关系。

  第二、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忽视了长远利益和互利共赢。2009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讲互信、讲大局、讲长远”作为两国共同指导能源合作的三项原则,以此来督促两国注重长远利益,充分照顾彼此。

  第三、两国都奉行能源多元化的政策,这既有利又有弊,由于这个政策的推行,使双方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国际能源合作中俄双方都存在着多种选择,这种多种选择促使双方都不急于去达成协议,都不急于发展和确定两国油气关系。由于油气供应趋紧,价格不断上涨,俄罗斯处于强势地位,在国际上能找到像欧洲、日本这样的合作伙伴。中国在中亚、中东、非洲也很有市场。俄罗斯官方也承认多元化政策对决策起重要的作用。

  第四、两国领导人的立场与企业利益不完全一致。

  第五、俄罗斯对外国投资俄罗斯油气田的限制比较严格。

  2012年岁末,中俄总理在莫斯科进行第十七次定期会晤,温家宝总理提出“推进全方位能源合作,促进两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力推多年,中俄能源合作的春天还会远吗?

俄罗斯:亚太国家看过来
中俄能源合作瓶颈(关注)
资讯
中俄能源合作:互信才能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