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走出去” 管理要跟上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12月24日   第 13 版)

  成功收购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股份项目,首次进入英国北海油气资源投资开发行列,应该是中石化收到的最好的圣诞节礼物。

  同中石化一样,这些天来,不断听到有关国内石油公司收获圣诞大礼。

  12月8日,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的交易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意味着这笔将创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纪录的交易,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

  而中石油则在12日到14日短短的三天内,斥资38亿美元收购澳洲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加拿大能源公司在阿尔伯塔省的一处页岩气矿49.9%股份。

  如今,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见到中国能源企业活跃的身影。 

  然而,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从来都非坦途,不但要面临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常规风险,有时候还要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

  今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将收购尼克森,然而时至12月才获批,前后历时4个多月,期间出现两次延期,可谓一波三折。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政府在批准的同时还“恶狠狠地”表示,未来,外国国企如欲收购加拿大企业,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核,尤其涉及自然资源的收购,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获得考虑。

  对既要保障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安全,又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能源企业来说,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已成为必然选择。

  纵览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历程, “走出去”或许已不是最难的事,关键是如何“管理跟上”,真正成为国际能源舞台的强者。

  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数量和速度都在保持高速增长,但与之相匹配的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同步。

  “走出去”的最终目标无疑是要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站稳脚跟,中国能源企业必须要科学规划和灵活调整“走出去”的策略。

  国际化人才是保障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第一要素,作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后来者,我国一些能源企业对国际上的一些准则、标准、法规和市场行为的方式、方法还不是特别了解,不熟悉国际化公司的运作模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走出去”的步伐。因此,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多是“买资源”,而真正的国际化能源公司是全产业链的经营。要提升风云多变下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突破单一“走出去”目标,寻求更多更好的合作项目。

  此外,中国能源企业要想实现“走出去”发展好,还应加强与资源国的互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被动接受,塑造中国能源企业的良好形象,彰显中国能源企业的正能量,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资讯
中石化北海油气资源交割
“走出去” 管理要跟上
延长石油开建
页岩气示范区(关注)
江苏LNG接收站创国内单日最大纪录(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