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此前两周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连续上升,至每桶108.20美元,达到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成也高油价,败也高油价。高油价对欧佩克来说看似是好事,但也正是高油价将其推入了两难困境。欧佩克成员国需要高油价,但这将导致需求下降和欧佩克外石油生产国供应量的增加,甚至加速了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根据一般价格规律,供应量增加将迫使价格走低。因此,欧佩克成员国一方面需要高油价这个金蛋,另一方面高油价很可能会绞杀这只生金蛋的鹅。
高油价具有不可持续性。从需求侧来看,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石油需求量始终在低位徘徊。虽然,来自亚洲的石油需求支持了2012年的国际高油走价,但是近几年,亚洲的石油需求也呈现不稳定的迹象。需求减少,油价也难以继续维持在高位。2011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为106美元每桶,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78美元每桶,而2000年布伦特原油的均价仅为47美元每桶。虽然,2012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在114美元每桶的高位,但是,从10年的年代跨度来看,油价在100美元以上只是偶发性事件。
经合作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已经达到高峰,国际能源署估计,从2009年到2035年,石油需求增长的68%将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主要是中东、印度和中国。上述非经合组织国家长期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补贴制度刺激了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但是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2002年,印度的油价开始国际化。目前,中国和中东北非也正在考虑提高油价。最终新兴经济体承受的高油价也将传递到消费者身上。因为油价高,消费者将更理性地选择是否仍要使用那么多石油。随之而来的,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也将下降。
潜在的需求减少也来自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国页岩气革命,美国的页岩油产量也随之增加。一些分析师称,北美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实现石油供需平衡。持有这样看法的人,在几年前还会被视为疯子。然而,现实情况是,2011年美国北达科他州的石油产量超过了欧佩克成员国厄瓜多尔的石油产量。
从供应方来看,欧佩克的产量已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今年5月,为了抵消欧盟和美国制裁伊朗引发的石油减产和价格上涨,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日产量超过了3000万桶,这也是连续7个月产量增长的结果。引领这场超速增产的国家是沙特。不过,沙特很清楚应该尽快平息增产带来的不良声誉,因为单方面增产不符合欧佩克产量配额的传统。所以,在今年6月14日的欧佩克会议上,沙特做出了减产的决定。
即使高油价能维持很长时间,但它也终将是欧佩克走向消亡的主要因素。因为高油价也刺激了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供应。在过去5年间,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增加了2000亿桶,其中大部分来自欧佩克以外的国家。无论是常规油气还是非常规油气当前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产量都在经历大幅增长。
另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国还面临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去年的“阿拉伯之春”带来的严重后遗症。为了缓和国内矛盾,中东和北非的主要产油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公共支出。去年,沙特宣布,国内开支增加到约1100亿美元。各国维持国内收支平衡所要求的油价也不尽相同。2008年时,沙特认为合理的油价在70-80美元之间,但是今年,该国就将合理的国际油价定义在90美元以上。而欧佩克其他主要产油国甚至希望油价维持在100美元以上。
针对这个议题,阿拉伯投资公司高级顾问阿里·艾萨维刊文称,2012年欧佩克国家要达到收支平衡,卡塔尔需要的国际油价在53美元每桶,为成员国中要求最低的;而最高的是伊朗,需要国际油价在127美元每桶。沙特盈亏平衡所需的油价约为94美元每桶,略低于欧佩克国家的平均值99美元。
总之,因为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欧佩克国家的政府需要高油价来维持国内政治稳定,但同时,高油价也为他们埋下了自我破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