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评论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内外合力培育发展县域经济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4年05月30日   第 04 版)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培育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探索突破口。

    这项重大战略使命的必要性已毋庸赘述,现今摆放在面前的主要是如何推进与落实的问题。要看到,县域经济蕴藏巨大发展潜力的另一面,是其突出体现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诸多指征,因此,这就必然是一项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系统工程。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盘根错节、缘由不一。譬如从整体视角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不符,其GDP占比与其面积和人口占比不符,在基本公共服务、交通便捷程度、市政设施完善程度等方面更是亟待提升。

    此外,由于起始条件、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诸多差异,县域间的同级别比较同样呈现出显著落差,如2023年昆山(县级市)GDP已经超过多个省会城市,而同期大量县域GDP并不出彩,“东强西弱”等分化格局十分明显。

    这类复杂状况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大量待解课题,这些课题就其共性而言,首先要破除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即中国经济可以自发地呈现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乡镇梯次推进的总体态势,因为过去很长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是,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之间反倒是前者向后者的资源流动更为显著,如人口、能源、矿产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中。

    所以这也正是为什么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不断加强对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接下来,在大方向确定前提下,培育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抓手,还是要通过内外部合力,推动实现城市对县域的反哺并持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

    大体而言,内外部合力的外力方面,主要是要强化优化资源统筹,重点针对县域基层财权、事权不匹配及资金融通困难等突出问题,加大转移支付与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均衡布局,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当然,在外力注入同时,县域更要立足自身特点,确定挖掘切实可行的增长点,其中尤其要注重避免过度求全求大求高精尖。大家应该已经见过很多案例,只有当目标产业所要求的资本劳动比、技术复杂度,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及技术底蕴差距不大时,产业政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是孤立的或者割裂的,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其自身发展必须与城市、乡村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郡县治,天下安。”希望并且相信内外合力下蓬勃振兴的县域经济,能够准、快、好地补短板、扬优势,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