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中报“喜”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3年09月15日   第 03 版)

    随着在沪港两地上市的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人保(601319.SH)、新华保险(601336.SH)五大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半年报全部完成披露,上半年保险行业的整体业绩情况基本浮现。

    中报数据显示,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341.88亿元,同比增长9.97%;总投资收益合计为2588.74亿元,同比增长5.47%。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复苏态势明显,不少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迎来了久违的双位数增长。

    保费收入涨势喜人,

    净利润“两升三降”

    从具体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五大险企保费收入均实现了不小的增长。

    从保费收入情况看,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701.15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4598.48亿元,同比增长7.18%;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2600.15亿元,同比增长7.94%;中国人保实现保费收入4135.19亿元,同比增长9.1%;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5家上市险企上半年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71万亿元。

    从净利润情况看,五大险企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出现分化,呈现“两升三降”。

    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1.56亿元,同比下降36.3%;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98.41亿元,同比下降1.2%;中国太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83.32亿元,同比下降8.7%;中国人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8.81亿元,同比增长8.7%;新华保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9.78亿元,同比增长8.6%。

    “今年上半年,保险市场的形势比年初预计的情况要好。保险客户对保险需求的再认识,使得客户需求逐步释放,给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机会。”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总精算师兼董事会秘书龚兴峰表示。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亦对未来寿险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保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其未来的增长点在时代性、精准性、普及性三方面。”白涛指出,参照国际经验与中国人均GDP增速,我国即将进入保险发展的快速增长区间。“一是我国各类人群的养老需求和医疗保障需求有广阔空间;二是随着保险行业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开发的风险识别将持续优化;三是保险行业与生俱来具有人民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寿险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投资收益承压,

    总投资收益率“四降一升”

    投资收益直接影响着险企的利润表现。中报数据显示,各上市险企整体投资收益率承压。

    从具体数据看,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876.01亿元,同比下降11.1%;中国平安实现总投资收益796.3亿元,同比增长41.6%;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382.49亿元,同比增长4.1%;中国人保实现总投资收益314.86亿元,同比下降2.6%;新华保险实现总投资收益218.99亿元,同比增长1.5%。

    总投资收益率方面,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呈现“四降一升”格局。仅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至3.4%,其余4家险企均出现下滑。净投资收益率方面,上半年5家险企悉数下滑。

    对于投资收益下降的原因,中国人寿半年报解释称,权益市场低位震荡,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减少。

    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主要是降息通道下,可供配置的固定收益资产获息能力下降。

    杨征坦言,2023年以来,权益市场行业轮动加速,存量市场中各行业除核心板块外呈普跌态势,市场波动较去年加剧。公司持仓的权益类资产也受到一定影响,损益口径相应面临一定压力。

    “公司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控制仓位,根据对市场节奏与形势动态调整结构,把握好阶段性、结构性机会。”他表示,在目前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公司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一方面通过短久期品种配合长期利率债,有效承接大规模资金配置,缓解资金配置压力,并适度拉长资产端久期;另一方面仍积极寻找优质项目的配置机会,同时采取措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保险资金是长期资金、稳定资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保险资金目标是穿越宏观经济周期。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且转型不断加强和提升。总体看,邓斌认为,权益类配置是保险资金长期的配置种类。在具体投资方向上,要契合国家发展的方向、契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契合实体经济的需求,配置有良好现金流的、符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股票标的。

    “我们始终是以跨越周期的长期视角来开展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具体到2023年,我们重视稳字当头、精耕细作、行稳致远。”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刘晖表示,一是注重固收底仓的稳固夯实。在利率水平低位的环境下采取中性偏灵活的配置策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配置的力度,持续夯实基础配置。二是注重权益投资的稳中求进。在权益市场重视中长线的布局,持续做好持仓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机会把握。通过分散化的策略、差异化的管理人等手段在稳定降低波动的同时统筹收益实现。三是注重另类投资的稳健配置。聚焦优质主体、优势赛道和核心资产推进产品、策略、渠道的创新,在不下沉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配置规模,缓解配置压力。

    寿险爆发,新业务价值普涨

    新业务价值是新业务预期未来产生的税后利润折现值,反映了一家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

    上半年,伴随着经济复苏,国内寿险市场也在逐渐回暖。特别是由于居民对储蓄型保险产品的需求旺盛,叠加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产品销售火爆。不过,亦有分析认为,市场保费需求集中释放,部分未来需求也有一定程度透支。

    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险企在最受瞩目的新业务价值上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实现新业务价值308.64亿元,同比增长19.9%;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259.6亿元,同比增长45%;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达31.5%;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24.9亿元,同比增长66.8%;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7.1%。

    除却宏观市场向好的外部因素,各家险企推进改革转型逐渐显效,也拉动了新业务价值实现高增长。

    对于今年上半年寿险业务的增长,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指出,既有市场需求回升的宏观因素,也有平安集团过去3年坚定推动寿险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的贡献。

    她透露,通过渠道端改革,平安集团构建了高质量的保险营销渠道,以代理人渠道改革为例,通过切实推动代理人队伍向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三高”队伍转型,目前代理人人均产能提升94.3%。通过产品端改革,平安寿险先后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产品体系,都具备较强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并通过平安健康与北大医疗两家机构整合最好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资源。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太保寿险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蔡强则坦言,太保自去年1月1日开始推动长航转型,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公司已经连续4个季度保持新业务价值增长,转型成果初见成效。

    近几年,伴随着行业改革进入深水期,银保渠道成为各家公司业绩驱动的重要抓手。不少寿险公司重新战略布局银保渠道,打造强调规模与价值兼顾的“新银保”。

    中报数据显示,银保业务成为各上市险企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20.66亿元,同比增长45.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收入268.43亿元,同比增长61.71%;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21.45亿元,同比增长7.7%;人保寿险银行保险渠道原保费收入为443.37亿元,同比增长12.9%;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长18.1%。

    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险企高管也表示将积极推动银保渠道价值转型。

    “中国人寿对银保渠道的定位,还是坚持规模和价值并重。”中国人寿副总裁白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银保渠道坚持按照规模增长、结构优化、价值提升的方向来推动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表示,银保业务一直是新华保险的基石,下半年公司仍然会坚守银保渠道定位,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支撑公司整体保费规模提高,提高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市场的能力,在安全稳健、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升银保业务价值创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