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05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重要?

事关中国经济未来二三十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3年05月30日   第 02 版)

    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距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已一年有余,在业界看来,这将是影响未来二三十年整个中国经济的重要文件。

    为什么此时强调全国统一大市场?

    国常会为何会在这个时间点强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国常会此时专门研究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方案,可以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董事总经理张文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面临本世纪以来第二次增长动能大切换,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效应,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本次国常会是对去年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具体部署和推进。”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说明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准备工作已经较为充分,是进一步加速推进的信号,预计后续各项具体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宋雪涛认为,在这个背景下,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必须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市场而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一方面在供给侧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另一方面在需求侧也有利于国内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张文朗预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并提升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效率。

    他进一步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从需求侧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整合各地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扩大市场规模,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以面向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销售机会和收益。与此同时,统一大市场中,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有助于激励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从供给侧来看,统一大市场一方面将有助于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使得企业可以更便利地开展跨地区的业务活动,减少行政手续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将有助于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得不同地区的企业通过合作和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而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小广看来,从行业和企业发展上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通过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达到降低流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目的,促进产业升级、壮大创新动能、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市场强、产业强、企业强的发展优势。

    破除地方保护势在必行

    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制造业、房地产、互联网科技等多个行业企业的调查采访中,“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打破”显得尤为迫切。

    而这也正是此次国常会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要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这无疑是给地方保护主义敲响了警钟。

    一位企业高管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直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大障碍就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尤其是市场换投资的方式。“比如,我们要拿下某个城市的项目,当地就会要求我们在当地投资,要不然就拿不到项目。”他表示,“从投资效益来说,我们并不想投。当然,有的企业也会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以投资换市场,名义上承诺在当地投资多少钱,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然后拿到相应的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县长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引进投资的时候,确实是有一些只能做不能说的动作。“比如说,一旦引入项目的产品投产,我们就在本地优先使用,甚至会对引进的项目提供补贴。尽管这些与上面的精神不符,存在一些地方保护,但大家都在这么做。”

    而如此做法对经济的损伤也显而易见。宋雪涛直言,地方保护会造成效率低下,造成明显的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中,各地纷纷发展类似产业,并未考虑本地资源禀赋是否适宜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浪费了当地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会导致重复投资建设,站在全国的角度并不经济,而且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地方保护同样也造成产品竞争不充分。宋雪涛认为,这不利于打造高品质的国内供给,在地方保护主义之下,企业的竞争局限于有限的区域内,低品质、低效率的企业受到额外保护而无法被市场淘汰,高品质、高效率的企业即使能够研发出更好的产品,但可能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回报,抑制了产品的升级优化,更限制了潜在消费能力的释放。

    他举例,如部分居民更看重品质,但由于商品流通不充分,无法获得相应的高端产品;部分居民更看重价格,但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受保护的产品价格可能高于其内在价值,降低了其性价比,进而抑制居民的消费。

    哪些因素在制约

    全国大市场真正“统一”

    国常会进一步强调,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今年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则制度,同时彻底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那么,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性因素有哪些呢?

    人口流动、资源倾向,往往都是从弱势地区向强势地区流动,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每一个地方政府势必会想尽办法把资源吸纳进自己管辖的地方,而吸引的投资越大,这个区域的GDP就会越高,GDP考核又是重要政绩。在很长的时间里,这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被认为是地方保护以及市场壁垒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宋雪涛就认为,地方官员考核的同质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市场统一。“无论是此前的经济增长,还是此后的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和长期发展的要求并不突出,地方官员为了达到考核目标难免会作出短视、缺少大局观的决策,进而产生保护本地产业、重复投资的行为。”

    他建议,首先要调整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扭转地方官员的政绩观和产业观,站在长期视角和大局视角看问题,突出强调产业布局需要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放大各地的资源禀赋,在竞争中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全国整体的效率最大化。

    宋雪涛说,在此前提下,应尽快统一产业政策,出台统一的行业负面清单,取消各地、各部门自行出台的相关保护性或约束性政策,拉平企业的竞争环境。同时继续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为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继续降低居民负担,同时打通商品流通渠道,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能,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基础。

    张文朗也建议,要加强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规定协调,确保各地的规定不产生相互冲突或者相互制约的情况。制定更加统一和透明的法律框架和执法标准,以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有序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化,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当然,也有人担心,打破区域性政策壁垒是否会使部分弱势地区产业外流,造成当地经济水平急速下降?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没有任何优势的小城镇出现人口流失是市场必然趋势,如果其没办法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确实存在小城镇消失的风险。

    宋雪涛同样认为,打破区域性政策壁垒必然导致原本依赖地方保护的企业丧失竞业优势,从而引起产业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和再平衡,进而冲击地方经济。

    因此,他建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需要立破并举,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同时,也应加快新机制的构建,并督促地方官员尽快适应新的格局,尽快布局更加适宜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建议设置一定的过渡期,对于可能面临产业流失的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可以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对冲相应的损失。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将减少劳动力、商品、资本、自然资源、数据等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市场的割裂。”在苏剑看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举。

    可以期待,后续各项具体政策将会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