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雷军在演讲中没说的事:撤换创始人时曾想准备救护车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邹松霖 《 中国经济周刊 》(

    8月11日晚,小米举行创立十周年庆典,雷军用一场近3小时的公开演讲,回顾了小米过去的10年,也展望了新的10年。

    在回答完关于小米的“哲学三大问”之“小米从哪里来”后,雷军做了一次“带货”。带来的是一部官方授权的小米传记。

    “这10年有太多精彩故事,一场演讲肯定说不完。知名传记作家范海涛,撰写了首部官方授权的小米传记。她从前年年底开始,对小米团队做了大量的采访,先后采访了 100 多人,历时一年半时间。这本书的书名,就叫《一往无前》……要想了解小米更多故事,推荐大家买一本来看看,36 万字,内容非常翔实。”

    这部记录了雷军在演讲中说不完的故事、由雷军亲自站台推荐的传记,到底写了什么?

    通常,公司传记的写作套路是,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一家公司的创建初心,起步时期的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一路走来各时期里遇到的数次危机、困难,而团队如何一次次化险为夷、渡过难关、走向坦途,以及,在尾声中眺望公司未来将向何处去。

    坦诚地说,《一往无前》的确未能免俗,以上内容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对于早已被发达的大众传媒养刁了胃口的读者们而言,这也许不够解馋,没有“新鲜感”。公众对小米和雷军的经历或传奇太过熟悉,雷军本人也从不吝啬于向媒介、公众讲述自己和小米的故事。

    比如,那本曾在武汉大学校园里激励了一名青年学子的《硅谷之火》、29岁已出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实现财务自由、风口猪飞论、与董明珠的五年之约、刷新纪录最快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友商”们的互怼公案等等。

    但《一往无前》带来的价值或许是,它还刻画了小米公司的高管群像。

    过往,大众基本上将小米与雷军画上等号,而在这本书中,尽管雷军终归是绕不开的唯一主角,但除了展现雷军,它还记录了创造出小米的,那一群人的故事。

    商业故事的落脚处终归是“人”。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出场角色足够多,江湖上便会有热血沸腾或暗流涌动,也真正好看的商业故事。

    比如,雷军“劝退”小米8位联合创始人之一周光平的经过。

    从当时的媒体公开报道中,外界已经大致清楚事件脉络。2015年,小米计划推出其第5代手机“小米5”。新机原计划在2015年6月上市,但直到次年2月,手机才从工厂出货。原因是小米手机硬件团队高管几乎把供应商得罪了个遍,尤其是惹怒了核心供应商三星集团。这直接导致小米手机供应链供货不足,整整半年内,小米商城上显示有10款手机,但只有一两款有货。

    最终,是雷军亲自带领小米高管团队赴三星道歉,才挽回了对方的供货支持。

    但事情并没完,到了2016年5月,雷军发布了一封有关人事任免的内部信,称“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光平将出任小米首席科学家”,职责为“负责手机技术前沿领域研究”。由周光平带队多年的小米手机研发和供应链两大业务线,改由雷军亲自主抓。

    在外界看到的化险为夷、有惊无险背后,雷军和小米内部经历了什么?

    对此,书中做了详细记录。

    2016年5月10日,小米一场发布会结束后,“雷军一个人闭关思考了三天三夜。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人事调整必须在此刻进行。在这期间,曾经有一些可怕的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想,如果进行重大的人事调整,整个团队会不会出现哗变?一旦出现军心大乱的情况,公司的业务会不会翻船?他甚至想,小米这么大的规模,要不要和政府机构报备一下这个重大变故,以便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及时呼救?他还想,如果在公司内部和市场上都找不到可以接任的手机部门负责人,该由谁最终对这个部门负责?”

    做出决定很难,执行决定、实现权力平稳交接同样不易。

    2016年5月15日,雷军召开创始人内部会议,大家投票表决,一致通过撤换手机部负责人的决定。

    5月16日上午,小米召开紧急董事会议,董事们一致同意撤换决定。在会上,大家做出周密准备和详细分工,策划用什么形式和当事人做正式的交流、如何进行流程上的准备、如何面对可能的舆情风险,甚至有董事提议准备一辆救护车,以防各种意外发生。

    5月16日下午,从两点到晚上10点,和周光平的谈话持续了8个小时之久。先是由雷军作为董事长和他单独会面,告诉他董事会的最终决定。随后由董事会代表刘芹和小米公司代表祁燕与之会谈。

    “总体来说,这个过程没有想象中的惊涛骇浪,也没有出现各种夸张的剧情,当事人最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结束了自己相对还算成功的小米生涯。”范海涛记述道。

    当时,媒体对此有所报道,并不乏猜测声认为周光平新职位务虚或被架空。但小米官方并未对背后细节发声。

    2015年,小米的全年销售额已经达到780亿元。此时,要“劝退”创业功勋元老,实现人事平稳过渡,雷军与高管团队所承受的压力之巨、所做的考量之多可想而知。这些在现在看来似乎是“内心戏过多”的各种预判风险,绝非杞人忧天。

    和平实现权力过渡,这多少需要些好运气。

    试想,如果创始人不满自己出局,上演常见诸报端的宫斗乃至“全武行”戏码,甚或公开反目、爆料公司内幕……小米的故事或将不得不重新书写,甚至戛然而止于此。

    但好运气站在了雷军和小米这边。

    毕竟,创业成功,本就需要些好运气。

    如作者范海涛所言,“艰难的人事调整,是一个企业发展中的必修课,而小米终于完成了这一课,从这一刻开始,它从一个创业公司成长为一家更为成熟的公司。”

    从青涩莽撞到成熟持重的转变,足以称作是小米创立后的第二次“新生”,也是小米得以一往无前的重要转折点。

    记录下小米这一路经历的,则是这本《一往无前》。

    小米成功、“一往无前”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专注、极致、勤奋、勇气,也或者更多来自好运气。

    相信在这本《一往无前》中,每个读者都能独立找到更多小米何以一往无前的原因。

雷军在演讲中没说的事:撤换创始人时曾想准备救护车
重庆市中心一高楼楼顶建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