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在上海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向论坛发来书面致辞。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等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从国务院副总理到一行两会的多位负责人,中央政府高层在陆家嘴论坛的密集发声,都透露了哪些信号?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很高兴受上海市邀请,对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讲几句话。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国内外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为主题,希望在今年这样的特殊时刻,能够凝聚更多智慧,更好谋划未来,开出一届富有特色的成功论坛。
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已经出现边际改善。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制造业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提高5.87%,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现积极变化,车市和楼市均在回暖。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更加重视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要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更加重视全球合作和保护产业链的完整稳定,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也必须同舟共济,协同发展,我们将为此不断努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十三五”规划收官、制定“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的重要时期。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对全年工作进行了部署。金融系统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各种堵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结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
三是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内外部风险冲击,实现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五是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央政府将坚持“一国两制”,支持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切实保护各国在港企业和投资人权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的金融、科技和产业潜力巨大。上海正努力打造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由衷希望上海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三角互动方面进行新探索,在引领未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会满出席“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并在全体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他表示,面对这次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总体保持稳健运行,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第一,坚定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开,六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与境外机构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了相互信任,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加快与境外监管机构合作,共同打击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保持定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科创板制度创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举措正在落地实施。
第二,坚持科学监管,在充分尊重规律基础之上,体现监管的弹性和温度。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方面坚持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创新发展的机制作用。另外一方面,辩证把握监管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体现区别对待、分类监管的监管导向,较好实现了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三,强化各方合作,着力提升金融的治理效能。与历次应对股市风险事件相比,这一次资本市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合力更强,效果也更明显。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形势研判,加大了货币、财政、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力度。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正常开市和常态化运行,重点领域风险呈边际收敛,市场韧性明显增强,支持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将继续支持上海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发展,支持交易所与境外市场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影响力。
在支持行业机构做优做强方面,我们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设立或者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为外资机构创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并在全体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易纲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点建设5个中心作了进一步交流。
第一,上海正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全球机构投资者都能够方便地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仍在正常区间,人民币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相比较人民币利率是最低的,但是对主要可兑换货币还保持较高利差,所以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资产配置有很大吸引力。
第二,上海正在成为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境内外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后,必然需要开展持续的风险分散和管理。在上海,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正在日渐完善:一是定价上,各类人民币资产都能实现连续定价。二是交易上人民币金融市场有着充足的流动性,有着较好的深度和广度,各个市场都能够随时买得进、卖得出。三是在风险对冲上金融期货、商品期货、利率、汇率、衍生品等先进管理工具已经齐备,为高效风险对冲提供了可能。在信息披露上,这几年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持续增强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信心,使投资者可以很好管理和分散风险。
第三,上海正成为金融开放的中心,要吸引一流机构和人才,开放是必要条件,近年来上海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陆续落户上海,对全球顶尖金融人才和吸引力有着非常显著的增强。同时金融监管能力也要与金融开放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在金融开放中维护了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第四,上海正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示范中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金融法院、金融仲裁等专业机构陆续成立,上海已成为创新金融运行规则和标准的最好试验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监管要求,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第五,上海正在成为金融科技中心。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不会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全体大会上发表视频演讲。他表示,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郭树清指出,大型经济体应主动考虑自身政策的外溢效应,自觉平衡好内部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已高度一体化,制定和出台政策,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协调,平滑外溢风险,共同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周边和全球的欠发达国家影响很大。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联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世界央行”的角色,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定政策时,过于“内向”就有可能侵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也很可能透支美国和美元的信用。
“现在不是最后的晚餐,需要对未来的日子留下余地。”郭树清表示,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大史无前例。虽在初期作用显著,但边际效用会逐步递减。目前来看,疫情将在较长时间内,与我们的生活并行,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议大家三思而后行,应当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能让银行无限制地开动印钞机印发货币,人类曾经为此遭受过多次灾难,金融业人士不能不懂,开出空头支票,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郭树清指出,在金融领域,中国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设计、股权投资、公司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拓展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开放。郭树清特别强调,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努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沪港两地应进一步加强互动交流,相互促进提升。
“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点中了金融管理命门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书面致辞,这一致辞由中国证监会主席、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会满代为宣读。
刘鹤指出,金融系统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四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五是深化改革开放。
其中,关于“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刘鹤进一步阐释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这实际点中了金融管理的命门。一直以来,许多金融市场管理者手上做的都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事情,制定着各种法律法规、规定规则,但有些管理者可能只管政策、不管市场行情,并认为这是“不干预市场”的体现。
真能这么干吗?数十年观察发达国家的金融管理,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发达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政策,其发布时点与市场K线的关键时点“高度契合”,而使政策出台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最大化。远的不说,6月11日,美国股市出现“断头铡”——一种极其恶性的走势之后,美联储立即对货币政策做出技术性调整,从而拦住了恶劣态势的持续。相比之下,无视市场曲线、无视K线内涵、无视市场心态的金融管理,实际是“粗放性的管理”,经常好心办坏事,并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让好政策变成无效政策。
必须改变这样的状态。金融管理者在要求企业摒弃粗放之时,或许也要检视自己,转变和约束自己的粗放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到社会管理、小到金融管理,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是:全面的系统考量+全方位的预期管理。比如货币政策,无论宽松还是紧缩,整个过程都必须始终确保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积极预期”,而全力防范“消极预期”的出现,尤其是在“紧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积极预期”始终保持?这是一个“艺术过程”,而绝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所以,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心中必须时时刻刻装着“市场曲线”,并通过它细致入微地发现市场心态的变化,读懂市场曲线所表达的市场含义,发现其中所孕育的风险。对中国金融管理者而言,这一点曾被认为是缺陷和短板,现在需要补上。所以,刘鹤副总理作为国务院金融委的第一把手,对金融管理提出这样的要求,切中要害。这恐怕也是中国金融管理必须尽快补上的短板。
为什么央行要更加关注资本市场流动性?很简单,既然中央三番五次地强调“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那央行作为金融倾向性、方向性的掌舵人和控制者,就必须担负起大量创造资本流动性的关键职责。因为,资本才是实体经济必需的生产要素,而绝不是货币流动性。所以,央行不能只是关心货币流动性是否充裕,而更该特别关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很显然,资本流动性是否充裕一定写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曲线走势图”上。当然,这条“曲线图上”也写明了中国金融的风险程度。因为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坍塌是最大的金融风险,是一切金融风险的最终汇聚点和作用点,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破坏力。
或许正因如此,除上述要求以外,刘鹤另外4项金融要求实际也在指向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什么样的金融才是关乎这个良性循环的金融?显然是资本金融,而不是货币金融;再比如,刘鹤提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那什么样的金融才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当然是股权资本金融,它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有金融开放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金融开放?当然是为了引入大量合格境外资本,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而绝不是为了让中国金融市场变成国际热钱“空转套利”之地。
针对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刘鹤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瑞幸咖啡事件”之后,这已经是刘鹤第四次谈及资本市场的核心——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问题,而且这次提到了“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的问题。实际上,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实践看,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集体诉讼制度既是对上市公司诚信行为的强力约束,同时也是对中小散户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措施。
针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未来,我们亟需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完成这样的重要任务,需要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控制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希望中国央行转变思维方式,不要仅将满足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作为行动目标,而更要关注资本市场流动性是否合理充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