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和赋能潜力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谢玮 《 中国经济周刊 》(

    自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不少政策措施,在政策引导下,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从整体格局、价值应用、未来展望等多方面介绍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整体状况如何?有无突出其企业?

    余晓晖: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推广热潮,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基本建成,新兴产业持续壮大,行业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基础电信企业承担的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企业外网加快建设,半数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内的生产系统(OT)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系统(IT)网络覆盖率在80%以上。标识解析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功能不断完善,55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营,标识注册量突破37亿。同时,我国率先开展了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研究,并结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形成了国际上最多的先导应用案例,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完成了全球第一个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的立项。

    二是各类主体积极开展平台建设,典型平台实力逐步提升。ICT企业、制造企业、工业技术解决方案商、专业服务企业等多类主体纷纷入局平台,涌现出海尔、阿里、航天云网、华为、树根、徐工、用友等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十大双跨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达到80万台、工业APP数量达到3500个、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0万家。

    三是安全实践不断深入,安全产业蓬勃发展。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加快构建,国家平台已与21个省市完成对接,对上百个重点平台、800余万在线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四是融合应用体系初步建成,行业赋能作用逐步显现。一方面,一批大型制造企业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质量检测、设备管控、能耗管理、企业经营等各业务领域,带来了效率大幅提升与成本显著下降。如某车企基于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碰撞仿真时间由30个小时缩短到了10小时,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另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提供的低成本信息化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普及,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通过使用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将自身的生产能力融入到社会化生产体系,实现了更强的订单和贷款获取能力,提升企业生存能力。此外,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化协调、个性化定制、产融结合等新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了制造业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活力。目前,主要行业已经开始将上述融合应用模式与本行业发展特点结合,石化、钢铁、汽车等10余个重点行业已经形成系统性推进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和路径。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这些突出企业落地了什么案例,开发了什么应用,能产生什么价值?

    余晓晖:围绕行业生产特点和企业痛点问题,平台企业持续创新服务能力,开发形成了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形成了不同的行业数字化赋能路径,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

    一是智能化生产,通过单个机器到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互联互通,实现以工业数据和工业知识相融合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例如,富士康通过部署智能设备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一条电子表面贴装生产线由350人减少到28人,效率提升2.5倍;东方国信打造基于Cloudiip炼铁云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210座高炉,实现降低冶炼成本20亿元/年。

    二是网络化协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能力,实现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垂直电商等一系列新模式,大幅降低新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例如,航天云网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集采模式,节约采购成本5000万元/年,创造价值约7000万元/年;阿里SupET平台对接了102家“淘工厂”计划排产系统,通过网络协同制造的方式,快速满足了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上亿个玩偶的订单交付需求。

    三是个性化定制,精准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通过灵活柔性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例如,海尔基于COSMOPlat平台打造房车定制解决方案,帮助房车生产企业康派斯打造线上用户交互社群,部署研发协同、智慧生产等应用模块,实现订单交付周期由35天降低到20天,产品成本下降7.3%,智能化房车的产品溢价达到63%,品牌和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是服务化延伸,通过对设备、产品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服务,并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助力企业服务化转型。例如,树根互联“根云”平台接入高价值工业设备超66万台,实现设备实时工况诊断、远程定位与运维,目前已服务杰克缝纫机、三一重工、卫华集团、共享集团、福田康明斯、优力电驱动等数百家工业企业,提升设备服务价值,构建服务化延伸产业链。

    《中国经济周刊》:在政策利好下,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将迎来哪些变化?

    余晓晖:从内生动力看,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处置效率,显示出工业互联网的内在优越性,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工业企业投入资金建设工业互联网,以提升企业的业务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业务创新,工业乃至实体经济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会进一步加快,全球范围内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石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进一步提速。从技术趋势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将推动工业互联网持续升级迭代,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从政策环境看,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引领,预计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建设将进一步加速,并与其他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相互促进,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普及提供良好基础条件,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驱动力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和赋能潜力
褚健:工业互联网需要将目光聚焦“工业”之上
李平:谁拥有工业互联网,谁就掌握了工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