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能源行业按下转型“快进键” 清洁低碳更聪明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在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中,2019年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3%,可再生能源投资位居世界第一,有序发展优质先进产能,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

    这一年 ,能源系统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深入推进煤炭结构性去产能,组织实施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淘汰关停2000万千瓦煤电机组的“十三五”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为能源结构优化奠定基础。

    这一年,油气行业改革马不停蹄,向纵深推进。备受关注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能源行业涉及方方面面,其转型发展对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迈向2020年,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已经按下了“快进键”,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向纵深推进。

    清洁能源发展“风生水起”

    在2019年12月举行的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透露,2019年我国大力推进能源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十三五”前4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13.7%。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截至目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装机分别达到约3.6亿千瓦、2亿千瓦、1.9亿千瓦和4874万千瓦。预计全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全国平均利用率分别达到97%、96%和98%,核电机组利用保持在7200小时以上。截至目前,水、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已达7.99亿千瓦

    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见证了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的飞速发展。

    与常规能源相比,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政府在行业发展前期采取补贴措施加以扶持,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主要采取“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的方式,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

    不过,可再生能源补贴收紧、电价降低是大势所趋。

    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共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主管部门向国家能源局报送了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名单,共涉及试点项目250个。首批名单的公布,宣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依靠补贴时代的落幕以及平价上网时代的开启。

    与此同时,风电、光伏补贴退坡加速推进。2019年10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提到, 2020年将为内蒙古、吉林、浙江和广西等11个省份安排近57亿元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相比2019年的81亿元,补贴总额缩水24亿元。

    告别高补贴,“阵痛”在所难免。不少专家认为,风电、太阳能政策补贴退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核电告别三年“零核准”

    2019年,核电行业告别3年来的“零核准”,按下重启键。

    2019年7月,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成为3年半以来首次有官方消息确认新的核电项目获得开工核准。下半年以来,核电重启有加速迹象,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等项目获得启动,核电概念股也在2019年多次走强。

    以中国广核集团为例,2019年,该集团旗下的广东阳江核电6号机组和广东台山核电2号机组相继商运,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4台,核电装机总容量突破2700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第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47台,装机4875.1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数12台,装机容量1295.5万千瓦,居世界首位。

    2019年,我国还迎来了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11月15日,经过数日试运行后,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

    此举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据介绍,预计在2030年前,国家电投将依托海阳核电及新核电基地,同时联合其他清洁能源供热方式,替代胶东半岛所有燃煤锅炉供热,一举打造供热“零碳”地区、北方地区清洁供热样板。

    氢能源大热的一年

    2019年,氢能源产业发展迎来了大热的一年。

    报告显示,自2019年两会“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氢能产业布局在国内呈明显加快态势,并率先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落地。不少省市相继出台政策规划,希望抢占产业风口,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石化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泛、易大规模存储、持续供应、快速补给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汽车等移动式能源需求,还能满足家庭等分布式能源需求。许多发达国家在政策规划中将氢能技术发展列为重点实施战略。

    在这一巨大市场的“风口”之下,全国多地相继宣布打造氢都、氢谷、氢能小镇。在氢能产业化的过程中,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新能源车发展重点之一。诸多企业和资本涌入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这片蓝海。

    早在2016年,央企国机集团旗下中国能源工程集团,就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及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航天动力研究所,三方以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方面的合作为基础,组建了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氢科技”),开始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走完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1月,合作结出了硕果,该公司在北京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平台正产投产。搭载该公司自主研发6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12米奇瑞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日前也在广东省茂名市亮相。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氢能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但仍面临政策规划有待完善、技术有待突破等多方面的挑战。氢能源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或许还需要时间。信达证券分析,2018年是氢能源产业化应用元年,未来3~5年是导入期,5~10年后开始进入成长期。

    油气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2019年,油气行业改革马不停蹄,向纵深推进。从油气勘探放宽外资准入,到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再到外资加油站进一步放开,市场化政策坚定不移。

    根据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披露的信息,2019年,我国原油产量扭转了连续3年的持续下滑态势,企稳回升,达到1.91亿吨;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架构基本形成,完成了29项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2019年12月9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在北京举行了挂牌仪式,标志着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指出,油气体制改革是对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改革,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深化油气勘探开发、进出口管理、管网运营、生产加工、产品定价体制改革和国有油气企业改革,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和骨干油气企业的活力。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管住产业链中间的管网输送环节,放开可以竞争的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销售服务环节,通过公平竞争释放市场活力。

    煤炭行业持续优化

    从2015年开始,煤炭行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打了一场硬仗。通过近4年的努力,煤炭行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组织实施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加快退出低效无效产能,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小煤矿数量明显下降。淘汰关停2000万千瓦煤电机组,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目标。

    煤炭优质产能加速释放,并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信息,2019年以来,已核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40余处,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占比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指导意见》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在电价政策体系中唱了15年主角的“煤电联动”机制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带有浮动空间的市场化定价。

    电网将更“聪明”

    p59-2019 年3 月31 日,安徽铜陵拆除宜宁微波电力通信系统安徽境内最后一个站点微波天线,标志着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新时代开启。

    2019年3月31日,安徽铜陵拆除宜宁微波电力通信系统安徽境内最后一个站点微波天线,标志着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新时代开启。

    2019年10月14日,国家电网发布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指出,要在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最终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形成“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

    什么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显示,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与现有的智能电网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据介绍,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着力打造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效服务、电动汽车、电力大数据等七大新型能源生态圈。这些生态圈,将逐渐改变我们的能源生产、消费习惯。

    举例而言,对于不稳定的风电、光伏发电来说,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推进,可以大幅提升电网的系统计算速度、响应能力和互动水平,可以更加合理高效地接纳清洁能源。对于电动汽车车主来说,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智慧服务,将有针对性地监测充电网络。

    据介绍,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开始加速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在推进能源生态建设、智慧物联等方面进行57项建设任务,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计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中国走上“智造”之路 :未来两到三年有望诞生高成熟度企业
智慧城市数量中国全球居首 5G催生新模式
智能手机“真空期”:7亿手机等待换5G
下半场开启 产业互联网拐点将至
有梦想的不只马斯克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征程开启
汽车风口太多:“氢电结合”、L4级自动驾驶、智能网联
前沿科技赋能医疗:两年内市场规模将超4万亿 AI+应用加速落地
并购不断、直播带货、科技赋能……零售驶向新蓝海
建筑“黑科技”: 3D打印房屋 不用暖气照样暖和 还能降房价?
金融科技:市场规模或超12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