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1997年11月8日

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经济周刊 》(

    港珠澳大桥让我们攀上了

    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高铁、现代化的桥梁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屡创世界奇迹的骄傲。说起近40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我们撷取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瞬间”时点。

    1990年9月1日,中国大陆兴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正式通车。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65万公里。

    到2017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这是我国交通版图日益完善、基建技术实力更加领先的缩影。

    说起近40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等一切为社会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其发展和建设可谓突飞猛进。作为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保障了城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1979年—2007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29.8万亿元,年均增长19.9%;此后10年(2008年—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投入更是高达99.56万亿元,年均维系了20%左右增长。

    2017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高达17.31万亿元,是1979年的346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高铁、现代化的桥梁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屡创世界奇迹的骄傲。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前夕,全长50多公里(主桥约29.6公里、海底隧道约6.7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传来全线通车的消息。这座跨越了4座人工岛,拥有全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创造世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七大新奇迹”之一。整个建设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

    据统计,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有81座位于中国;近10年来,中国每年开通的高桥数量50座左右,而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高桥数量也不过10座。中国基础设施占GDP比重大约为9%,而美国和欧洲国家大约为2.5%。

    数量的变化仅仅是一方面,近1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发生明显的结构和质量变化。比如2017 年,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环保、道路运输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分别为23.9%、23.1%和21.8%,远超当年总体14.93%的增长速度。再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速,使中国呈现出“技术更先进、体系更完整、支撑更有力、产出更丰硕、集群更明显”的发展新态势,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建成设施的学科覆盖范围已从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等传统大科学领域,向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拓展,其中光源设施、托卡马克装置等已逐步向体系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各项政策作用下,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现在,清新别致的新农村居民小区随处可见,路、电、电话、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等生活设施进入了中国99.7%的自然村,农村正在逐步变成现代文明和田园风光的结合体。另外,截至2017年,中国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基本解决。2017年9月15日,住建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力争到2019年基本完成、2020年做好扫尾工作。到那时,再回首1978年,或许我们会发出更为深沉的感慨。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国经济周刊》 向改革开放40年致敬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五天
家庭联产承包
我为“包产到户”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海外留学
四十年前,我们52人赴美留学
中美建交
中美建交:世界形势新转折
外资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