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防金融风险必先转变金融观念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 中国经济周刊 》(

    中国应该从两个层面把握金融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整体金融层面看,应坚持“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的原则;从资本金融层面看,应坚持“股权资本为主,债务金融为辅”的原则。

    先谈一下资本金融与货币金融的关系。理论上说,金融按照一年为界分为两大部分:一年期以上的金融商品属于资本金融范畴,一年期以下的金融商品属于货币金融范畴。

    为何以一年期为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其宗旨和天职,而实体经济的生产和财务周期为一年,所以,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应讲求金融对实体经济生产和财务周期的适应性。正因如此,对于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而言,金融资本必须是其金融主体。资本金融包括:股权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的债务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的债务资本市场则包括: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

    那货币金融的作用是什么?融通——临时性周转。包括金融机构为维系自身的流动性安全所需要的短期资金周转,以及实业企业所需要的生产性资金周转。

    需要看到金融风险的两个根本问题:第一,在金融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货币金融占用过多金融资源,必然挤压资本金融资源;如果货币金融爆炸式膨胀,对资本金融挤压过度,势必导致“货币金融越来越快速地周转去应付全社会对资本金融的正常需求”,这就是“金融错配”——银行短存长贷,企业短贷长投,就是金融杠杆的源头,这样的错配越严重则金融杠杆越高,金融风险越大。全世界任何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均在于此。

    第二,金融期限错配越严重,金融杠杆越高的另一个表象就是债务规模过大,债务增速过高。为什么?如果经济依赖“货币金融越来越快速地周转去应付全社会对资本金融的正常需求”,那货币金融一端的资金期限越短,维系同等资本金融规模所需短期资金规模越大。比如银行,用一年期存款支撑一年期贷款,1元存款对应1元贷款就够了;但如果用3个月存款支撑一年期贷款,那银行则需求4个3月期存款滚动接续,一年之中,不仅需要3次接续,而且都需要3个7天期1元存款资金,去维系每3个月接续时的流动性安全。这个例子就是说,同样维系1元的贷款,银行存款期限越短,所需存款数量越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债务、杠杆、M2都会“因短而高”。

    正因如此,中国“货币金融爆炸式增长,而相应挤压了资本金融”的现象必须重视,它不仅导致中国股市资本的日益稀缺,同时导致“金融机构短存长贷,实体企业短贷长投”的错配越发严重,中国金融杠杆属于“因短而高”。中国金融必须尽快转变,始终坚持“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的基本原则,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

    再来谈一下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的关系。

    为什么要坚持“股权资本为主,债务资本为辅”?因为,股权资本是债券资本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股权资本规模决定和制约着债券资本规模。这是金融常识。如果一家企业自有资本金(股权资本)为零,那谁会愿意把钱借给这家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只有100元自有资本金,那谁会愿意把超过100元的钱借给这家企业?有人说,现代科技企业没有厂房,没有机器设备——也就是没有任何有效抵押资产,同样可以得到贷款。这是误解。如果你看到一家没有抵押资产的企业得到了贷款,那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这家企业在创业投资资本(股权资本)大量投入之后,已经产生了收入——现金流;第二,银行以企业现金流为抵押,贷款给这家企业,一般是短期流转资金,而且利率较高;第三,贷款规模不会超过企业现金流。可见,股权资本无论如何都是债权资本的前提;股权资本创造的企业现金流规模决定了企业债券资本的规模。

    如果企业股权资本规模过小,而债券资本规模过大,那结果就是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也就是常说的企业杠杆过高,这恰恰就是中国金融风险另一种表达。正因如此,去除企业杠杆风险,关键在于提高股权资本比重,而绝不是收回债务。如果去杠杆以收回债务为手段,那必然导致企业资金链立即断裂,濒临倒闭,从而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

    为什么中国股权融资增速赶不上债务扩张的增速?关键就是“货币金融爆炸式膨胀”,导致金融短期化。而原因很多,比如利率“双轨制”导致银行长期存款负增长而短期套利的货币基金高速增长;再比如,各类互联网金融和准金融机构对有限储蓄资金的抢夺,使得全社会资金又短又贵,金融机构为覆盖风险,铤而走险大搞影子银行业务;等等。这都导致长期的股权投资市场失去“蓄水池”,并引发股市和金融短期化的恶性循环:股市市值越来越多地依靠短期资金支撑,而一遇风险草动,股市就跳水式下跌,放大股市风险;股市风险越大,逃离股市的长期资本越多,而逃离股市的资金流向短期套利。

    所以,要化解中国金融风险,首先要修正金融的基本观念问题,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让金融市场更多地生成资本,力促股权资本市场尽快健康发育,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防金融风险必先转变金融观念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