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改革后第一家尝鲜的个股,又是此轮新经济企业上市潮中的首个指标性公司,这些都让小米IPO备受瞩目。7月9日,小米集团-W(1810.HK)正式登陆港交所,IPO发行价为17港元,对应市值约为540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前三大科技股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
但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上近百家新上市公司首日破发的占比高达七成,小米最终也未能幸免。小米的股价首日惨遭破发,但第二日、第三日开始回冲,日涨幅最高超过13%,截至记者7月12日发稿时,小米股价在19港元左右,总市值超过4700亿港元。
雷军:上市前一周,连觉都睡不着
小米的股票代码是1810,分别代表公司上市的2018年和公司成立的2010年。一位前去香港参加IPO仪式的小米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有100多位小米员工在内部摇号中中签,成为近两万名小米员工中的幸运儿,有机会见证公司上市的时刻。这位员工身穿的小米专门为上市定制的纪念T恤上印着:“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实际上,小米此次IPO已经够“厚道”,但运气却并不太好,其融资估值不断下滑。
雷军在IPO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米是今年1月19日决定上市的,在小米刚刚开始IPO路演的时候,每天都有无数人找他要额度,想要投资小米。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市场对于小米的估值基本都在1000亿美元之上,甚至还爆出过200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但随着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市场恐慌情绪严重。连腾讯都从今年1月时的470港元上方的股价高点,一路跌向370港元附近。小米也只能将估值一降再降,最后确定的上市发行价定价区间为17~22港元,对应市值为550亿~700亿美元。最终雷军决定,以定价区间的下限挂牌IPO,估值不到550亿美元,他说这是希望定价厚道,让投资者能赚到钱。
雷军坦承,在上市前的一个星期,他连觉都睡不着。“这么多人支持小米,如果跌得很惨,可怎么办?!”他说,但最终的结果比想象得要好,“虽然破发了,但跌得还算优雅。”
上市首日,小米股价收于16.80港元,略低于发行价。分析人士表示,小米以如此大的盘子但并未大幅度破发,这说明市场还是承受住了压力。上市第二日,小米收于19.34港元,涨幅超过了13%。
“小米的上市过程虽然有起有落,但开始股价比较低也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准备新的征程。”雷军说,“好公司是不是好股票?长期来看,好公司一定是好股票,但好股票并不一定是好公司。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持有小米,大家一定有钱赚。”
李小加辟谣“绿色通道”
小米IPO之所以收获了如此多的关注,一方面在于其在当下动荡的资本市场中的风向标意义,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引发的资本市场对新经济公司的巨大估值分歧。小米上市几日来的买盘卖盘数据显示,多空激战其实非常激烈。
“小米这种新经济公司,市场会有非常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其估值过高,有人也会认为这是价值洼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小米IPO后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但战略投资人,包括李嘉诚、索罗斯、马云、马化腾、王卫等非常看好,都在IPO之前就进行了认购。
“同股不同权”的改革为港交所带来了大量新经济公司,小米是第一家,估计也会是体量最大的一家。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香港市场,似乎对“新经济”不感冒。
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并没有特别鼓励哪一类公司来香港上市,也从未给过小米特殊优待,有人传闻的绿色通道是不存在的。港交所一直都是一视同仁的,只不过之前这类公司不能来,现在变化的只是可以来了,但除了“允许拿号了”,其他规则没有任何改变。
就在此次小米IPO的前几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小米在7月9日上市当天,股份将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名单,小米期货和期权也于同日推出。上市首日就推出期货期权的做法在港股市场并不多见。
对于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李小加解释说,这并非是给小米“优待”,而是小米“盘子足够大、兴趣足够多”,所以交易所提供了比较多的投资选择。“在一个深池子里做一系列的衍生产品才更安全、更有吸引力,这样交易更活跃、更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小米也并不是第一个上市同日就发行期货、期权以及其他衍生品的公司,此前还有ICBC(中国工商银行)和AIA(友邦保险)。”他解释说。
当然,这种安排也使得小米一上市,多空激战就非常热闹。公开市场可比风险投资人和战略投资者现实得多,雷军表示,说服万千股民确实比说服几个投资人难太多了。小米的模式难以看懂,是疑问的焦点。
小米到底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硬件公司?这对于市场给予小米的市盈率至关重要,这也是各种投资机构给出小米股价和估值的分歧所在。小米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七成的收入来自手机,两成来自IoT业务(小米生态链),只有不到一成是互联网收入,虽然后两者都在快速增长,但现状仍是手机收入占大头。
“小米到底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大家纠结这个没有意义,因为小米是新物种,我们是全球少有的同时做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这‘铁人三项’的公司。”雷军如是回应。
雷军表示,小米是新物种,所以才会使大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给小米定价,用什么方式为小米归类,小米需要大家更长的时间去理解。
“小米以极其创新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创新刚出现大家都难看得懂,大家需要时间去理解,如果很容易看懂,就没有那么创新。但正是这种创新,才让小米在短短8年时间里创造了那么多纪录和奇迹,一个创业公司8年做到500强,这是单纯的硬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不可能做到的,只有打造新物种,才是力量的源泉。”雷军说。
小米的IoT业务是不务正业?
此次改革后,港交所进行了重新装修,敲钟观礼大厅宽阔了许多,并且还重新定制了一面“加大版铜锣”,雷军成为第一个敲响它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还特别邀请了6位从2010年开始就支持小米的米粉来到IPO现场,米粉代表洪骏更是被安排在了敲钟的重要位置上。
洪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本身从事车联网方面的工作,但业余时间却是一个“刷机”发烧友,他在小米推出第一款产品MIUI时就关注了这家公司,并成为小米最早的100位种子用户之一,也是米粉论坛上的“骨灰级”粉丝。仅仅2011年,洪骏就在米粉论坛上发了1000多条建议和体验。
洪骏说他见过雷军很多次,因为每年雷军都会请米粉们吃“家宴”,还有好几次,他和雷军同桌。而在雷军看来,读懂米粉就能读懂小米。很多人认为,小米的IoT业务是不务正业?其实小米是极度专注的。“我们思路很简单,米粉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小米的边界扩张受限于三个原则:能否在同一个用户群上叠加,能否在统一平台上销售以及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他说。
在雷军看来,管理层最关心的问题并不应该是市值,而应该是公司业务的高增长。他表示,上市是小米的新起点,小米要由此开始新的征程。
雷军和小米确实是因为踩上了从功能手机过渡到智能手机这个史诗级的大风口,才成就了今天的奇迹,但单纯手机的故事显然撑不起小米的未来。雷军认为,“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可能是一个比智能手机还要大的未来风口。
小米公司的招股书显示,小米已投资生态链企业90家,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持续上涨,2015年至2017年其占比从13%增长至20.5%,成为小米仅次于手机的第二大营收来源。
小米上市之前,雷军宣布了一个震惊业界的消息:小米董事会决议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我们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尽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雷军如是解释之所以有这样承诺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硬件获客、服务盈利”。较低的硬件利润意味着会“薄利多销”,用户数量的庞大,就意味着更大的服务变现可能。
而当小米模式在国内逐步走通并被验证之后,雷军的计划是在全球推进。“目前,海外营收已经占到小米整体营收的三分之一以上,相信再发展两三年就会超过一半。”雷军透露。
为小米国际化立下战功的是印度市场。印度是国际化的样板工程,4年时间,小米已经发展到印度市场的第一名,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据介绍,小米目前已经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处于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印度之后,小米的重点是欧洲市场。过去一年,其在欧洲市场成长了10倍。
未来的大目标任重路远,在历尽劫波终于完成了IPO的时刻,7×16小时工作制的“中关村劳模”雷军也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安排一个假期。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第19期(5月14日)
《幸运的小米》
ww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