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在网络上升温。文章中谈到,腾讯在用一种它自认为最科学的经营方式在经营一家科技公司,在实战中忽视了一家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来自产品创新。即便在腾讯定义为主业务的社交连接和数字内容领域,在算法时代面临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挑战时,也显得非常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
腾讯真的失去梦想了吗?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梦想对于公司有多重要?
QQ的出现是“生逢灿烂的日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首先最低的层次是生存和安全需要,再往上会出现归属感需求和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这在某种意义上正暗合了中国的变化。由于人们改变生活的欲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首先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吃饭问题,然后消费品生产解决了穿和用的问题,再然后各类制造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
正如同经济学的产业变革规律一样,首先是第一产业的发展,随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扩大,最后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第二产业的一部分也开始服务化,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制造业服务化。
而QQ的出现,正好生逢其时,所谓“生逢灿烂的日子”。
首先,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基本满足,寻求归属感和尊重的欲望开始提升。对于相对内向的中国人而言,QQ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渠道。
QQ最初开始盈利的QQ秀等业务,更是迎合了中国人的需求,大家开始愿意为一些虚拟的东西买单,当然这个趋势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为精神消费买单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可以说腾讯赶上了好时候。
而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腾讯,和以潮汕人为主的创业团队,让腾讯重视实利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腾讯的业务根基是社交和流量,也是腾讯根本的客户价值所在。而现在,腾讯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游戏,这又满足了人性中游戏的天性、归属感、尊重感和一部分自我实现的需求。
正如海尔的张瑞敏曾提出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
腾讯真正的隐忧是什么
腾讯发展到如今的程度,大企业病、部门的数据墙等问题都是尾大不掉。腾讯在管理上的突破相对谨慎。另外,从主营业务来说,腾讯的微信战略一直很稳健,但是社交的用户数量已经逐渐见顶,人口红利已经基本结束。
鉴于此,笔者认为,腾讯的隐忧有这么几个地方。
一是企业文化。相对于阿里对于企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公众很少听到腾讯有什么比较突出的企业文化。近年来,马云发表了很多气势强大的言论,总体而言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领域考虑问题,而马化腾则相对低调。到目前为止,腾讯已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占领导层主体的公司,他们对企业可能没有像创始人一样的感情,也因此会更加重视短期回报和资本市场表现,并且潮汕文化更是相对务实。
现下,亚马逊和谷歌推出了太空探索计划等,尝试更多的基础科技研究。这对于腾讯的借鉴意义在于,对于一个人数庞大的企业,很多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需要有更加高远的目标来支持发展。
第二个是业务结构。阿里是从商业流通业进一步提升效率起步,逐渐成为商业基础设施,并在近几年发力全球化,将更多的中国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而腾讯则是做社交平台,并以游戏为主要利润来源,全球化拓展虽然已经开始,但相对滞后。阿里与第一、二产业和企业端更近,腾讯则更加擅长做个人业务。
再从经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生产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生产制造业服务化,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成为趋势。因此阿里在积极发展云计算业务,向生产制造业的上游发展,从销售嵌入到生产制造研发等环节,而腾讯在这方面相对落后。阿里不断推动企业上云,并已经有徐工等多个案例,而腾讯到2017年12月份才在宁波搭建第一个工业云平台。
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政策环境在变化。国家一直强调的是互联网与生产制造业融合,制造业的重要性被强调,这是当下的星辰大海。也因此,很多企业在娱乐、体育等方面的投资遭到了限制。中国的基础技术仍然有很多没有突破的地方,这是当下的大局。阿里投资一系列AI芯片公司,不能说没有如此的考虑。
也因此,今日头条、快手等企业近期受到监管。笔者认为,就一个社会而言,过多的娱乐化固然满足了一定的需求,但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于社会而言也是危险的。而腾讯的收入结构当中,来自to C和娱乐的比重太大,这是一个隐忧。
一切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企业除了满足客户需求以外,也要融入到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战略环境观察和审视,维护好企业存在的生态并进行主动建设。
当然,腾讯也在尝试改变。比如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一向低调的小马哥亲自出面并进行组织。同时腾讯也多次强调要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发挥好连接器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