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历经改革开放40年,从步履维艰到驰骋中外

中国汽车是否需要永远合资下去?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业经历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1979年,国家首次宣布允许私人拥有汽车;1982年,邓小平同志批示轿车可以合资;1983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成立;1986年,中国正式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1994年,发展家庭轿车被定为国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门打开,向外资开放,也解放了国内品牌的手脚,竞争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的突飞猛进。

    汽车产业40年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是同频共振的。如今,汽车产业在GDP中贡献率超过6%,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上下游产业17个百分点的增长。

    一年又一年,中国汽车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历程。曾经贬低汽车业最具杀伤力的一句话是:“当年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没换来,技术也没换来。”

    那么,合资到底能不能换来技术?中国汽车是否需要永远合资下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扩大开放提出重要举措,其中以汽车业为例,包括“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对于汽车业来说,越开越大的这扇开放之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央视财经频道《对话》现场,来自汽车行业的各位大佬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合资能不能换来技术?

    “当年如果还是关起门来自己做汽车,没有和世界汽车行业打通,没有和德国的企业进行直接交流,没有和日本企业进行交互,是学不到体系、学不到流程的,市场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结果。所以不要忘记很多外国合作伙伴,不要忘记他们曾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的红利和价值。”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如是谈了自己的观点。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则就长城汽车的发展历程,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表示,从市场换技术,走到今天看是完全正确的选择。虽然没有直接看到技术,但是创造了一个发展汽车行业的氛围。

    “比如相关的配套体系得到了完善。在这个时候虽然长城汽车没有与外资合资,但是通过汽车人才或是零部件配套,都间接或者直接地为中国自主品牌做了很多贡献,在获取人才方面也可以说资源和渠道拓宽了很多。”魏建军进一步说明。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华荣就直言道:“不可对合资能够换来技术寄予厚望。”因为如果合资都能够换来了技术,那现在合资的企业或者是集团,干自主研发就都不是问题了。但实际上合资本身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卖不卖技术,或者许不许可技术,许可到什么程度,这是企业间的问题,而不应该上升到国家的政策层面。

    朱华荣又用长安汽车的发展加以佐证。他说:“长安走的路就是把我们的研发中心建到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去,而且一定是独资。因为只有独资才能够让这些研发中心与公司的战略完全协同。”

    那么外资方面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对此,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拉夫·施韦德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是非常棒的,“我们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当时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利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服务特殊的顾客,例如轻型铝车身等。而这些技术是基于路虎在SUV制造领域70多年的历史,我们把这些技术转移到中国。但是,作为一家小公司,又没有全球化运作的经验,因此,2011年进驻中国市场时的路虎显然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切。所以,我们最终选择和中国合作开展各项工作。我想说,感谢中国的工作人员,感谢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这样的合作,我们是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中国汽车工业开放之门越来越大意味着什么?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那么对汽车工业来说,越开越大的这扇开放之门究竟意味着什么?

    尹同跃认为,改革开放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文化交融是创新的源泉。他以深圳为例说:“中国现在发展最快的城市是哪里?是深圳。深圳是移民城市,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交融在这个地方,美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做品牌也好,做技术也好,做创新也好,它都是需要有一个杂交优势,所以越开放越交融,越交融创新力越强。”

    魏建军也持相同的积极态度,表示长城汽车对开放一直是持欢迎态度,而且开放也让我们在研发创新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收益。“长城已经在人才方面完全国际化,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等地都遍布着长城汽车的研发机构。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根据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长城也在布局海外生产,已经在俄罗斯投资了一个年产量15万辆的工厂,将在2019年5月份投入生产。长城汽车从产品、技术上,已经跟外资企业不相上下。”

    朱华荣则直言,世界经济一体化这种大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大家千万别忘了,我们是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但是仅仅只占全球的1/3市场,还有2/3的市场在中国以外。”在中国做到第一仍然不能算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而且有可能生存不下去。所以必须要走向那2/3的市场。

    “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汽车行业,尽管竞争很激烈,但是用竞争的方式是淘汰那些落后产能和落后企业最好的良策。通过这些年的积累,中国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是最敢有所为的。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在智能化领域是有优势的。最近在语音系统的支付上、语音交互上,中国自主品牌明显超越一系列的合资品牌。所以,我们是具备这个能力的,但是确实还是要继续加油。”朱华荣如是说。

中国汽车是否需要永远合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