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门前云集“独角兽”企业,它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进行招股书披露、更新、上会和过会,前有富士康从预披露到上会获得通过仅用时36天,后有中概股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康德”)从预披露、更新到上会、过会,用时50天,并在过会半个多月后,先于富士康,“闪电般”拿到IPO批文。这羡煞了一帮在国内经年累月排队、翘首等待上会的拟上市企业。
根据4月16日药明康德在上交所发布的招股意向书,其预计发行日期为4月24日。
近期,监管部门频频喊话支持“新经济”,为“独角兽”开通IPO绿色通道。在政策出现变化前,回归A股的中概股大多只有走借壳上市这一路径,而药明康德是多年来首家通过IPO路径回归A股的中概股公司。分析人士认为,这为中概股以IPO形式回归A股打开想象空间,也可以看作是监管层接纳海外优质中概股的双轨制安排。
不过,就在药明康德即将上市发行前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观察到,针对其招股意向书,有三大话题受到了市场方面高度关注。
话题一:募集资金为何缩水六成?
3月27日,证监会发审委第51、52次工作会议上,共有6家公司上会,其中2家过会(药明康德和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被否(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1家暂缓表决(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是中概股通过IPO回归A股首单,也是同批次审批中3家医药类公司中唯一成功过会的。
据其招股书披露,药明康德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是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行业龙头。
在过去10多年里,中国的CRO企业数量从2009年的300家一跃增至2016年的1000多家,成为全球CRO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超越印度成为世界医药研发服务业的首选地。作为中国CRO龙头的药明康德,2015年世界排名第十,2018年升至第九位。全球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里,有18家是药明康德的客户,包括默克、强生、GSK、辉瑞、罗氏、诺华制药等,其前五大客户包括辉瑞、强生、罗氏、礼来、默沙东等医药巨头,本次迅速过会,也显示出监管部门对其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的认可。
证监会官网显示,今年2月6日,药明康德进行招股说明书的预披露更新,药明康德对外宣称,“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合计约57.4亿元”。而到了今年4月15日晚间,药明康德正式拿到IPO批文,发行方案变为: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0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使用额为21.3亿元。这较该公司此前预披露的57.4亿元募集资金缩水约63%。
药明康德IPO的募集资金额度为何会大幅缩水六成多?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副院长王晓庆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如果募集资金过多,会形成过高的估值和市盈率,如果按照57.4亿元募集资金计算,每股价格折合约55.087元,以2016年全年的数据为依托,得出的市盈率约为51倍。而Wind资讯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上市的300多家企业,绝大多数新股发行市盈率在23倍左右。药明康德如果以51倍市盈率发行,将会是绝大多数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两倍多。所以药明康德要大幅降低募集资金额度,以降低过高的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
话题二:是医药界的“华为”还是“富士康”?
鉴于药明康德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地位,不少专家和媒体把药明康德誉为医药界的“华为”,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家医药研发合同的外包服务机构,药明康德更像是医药界的“富士康”。
《中国经济周刊》调研发现,认为药明康德是医药界“华为”的主要理由在于,药明康德不仅仅是外界所理解的研发服务型公司,而是具有开放式一体化研发能力和技术的全球性平台,公司专注于创业之初变革新药研发的梦想,获得阿里巴巴、中国平安这些明星资本加持。
目前,全球销售额排名靠前的药物CRO公司主要有昆泰IMS、科文斯、爱康、PPD等,国内知名药物研发公司为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博腾股份、博济医药等,目前仅有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昆泰IMS等少数企业具备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其中康龙化成和药明康德具备大规模实验室化学服务能力,业务发展模式由药物发现阶段延伸至药物开发阶段。
而认为药明康德是医药界“富士康”的主要观点在于:药明康德以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起家,通过向全球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研发、研究生产服务获得不小的市场份额。从行业层次来看,是给大医药公司“打工”和做服务的。公司主营收入是CRO和CMO(合同加工外包)/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业务,其中CRO业务占比70%以上,主营业务以代工为主,严重依赖大制药公司,和拥有高科技新药研发技术的大型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过大,公司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话题三:员工收入,“动脑的”不如“数钱的”?
在药明康德招股意向书中,披露了该公司员工专业结构及平均收入情况。记者分析其员工平均收入发现,在该企业,生产人员收入最低,管理人员收入最高,销售人员收入处于次高状态,财务人员收入也远高于研发人员。
王晓庆认为,通过招股书披露的人员构成看,药明康德的研发人员占比接近80%,硕士及以上学历有5699 人,600余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为拥有10年以上海外新药研发工作经验的资深海外归国人士。但研发人员平均工资远低于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的薪酬大致是研发人员薪酬的2倍,有些年份竟远超2倍。这就形成了“动手的不如动脑的,动脑的不如数钱的,数钱的不如搞市场的,搞市场的不如当领导的”。这对于一家以创新研发闻名的“独角兽”企业来说,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对于外界的关注和疑问,药明康德公司如何看待?对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要求,药明康德回复称:公司所有IPO事项均遵守证监会的相关法规,具体问题可查阅公司即将披露的招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