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双面“无现金社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周琦︱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对很多人来说,真正体验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便捷,是从出门不带现金开始的。

    2017年,“无现金社会”成为一个热词,微信、支付宝正逐渐成为大家的“皮夹子”,支付宝甚至喊出了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口号。为此,蚂蚁金服还发起成立了无现金联盟,并称未来两年将提供60亿元帮助联盟成员推进无现金进程。不过,在迎接“无现金社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伴随移动支付的普及,网络金融犯罪和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屡屡发生,给数字支付的安全性带来了挑战。

    在2017年这场以数据为核心的“圈地运动”中,“无现金社会”将会走向何方?

    支付巨头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性

    作为移动互联网最具革命性的产物,移动支付已成为连接新生活与新金融的工具。

    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在2017年年底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行业专题研究2017》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35.33万亿元,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约296万亿元,“无现金社会”的成长将会加速。

    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无现金有着很多积极意义:提高交易效率,节省交易成本,通过减少钞票发行降低社会成本等。无现金支付与消费金融产品的结合,还可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等。

    不过,在腾讯和阿里这两个占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九成份额的巨头眼中,“无现金社会”可能首先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数据来源。

    通过移动支付,互联网巨头们可以广泛地获取反映用户消费轨迹和生活习惯的数据,加之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画像将越来越逼真。这些用户画像可以用于产品精准推广、大数据征信风控等领域,成为新零售、新金融等新概念拓展的基石。

    面对海量线下线上商户对移动支付服务的需求,聚合支付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除了微信支付、支付宝外,百度、京东、银联等企业或机构纷纷自建或牵头构建生态闭环,随之而来的,是火药味越来越浓的移动支付补贴大战。

    凭借黏性极强的社交属性和红包补贴,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6年年底的37.02%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39.35%,而占据53.73%市场份额的支付宝则不仅拿出10亿元红包补贴迎战,还通过在微信群里发放支付宝口令红包,将触角延伸到了微信的“腹地”。

    易观分析称,随着移动支付向着更多场景拓展和对场景内部服务的逐渐深化,移动支付机构间加深合作成为必然,一些原本封闭的支付机构也不得不选择同外部合作,继牌照收购大潮后,支付机构的合并大潮或将到来。

    “无现金社会”不能无秩序、无规矩

    虽然“无现金社会”给大众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不少学者、业内人士和监管机构依旧对其表示担忧。

    进入“无现金社会”,意味着大众的支付行为只能通过少数金融机构搭建的支付模式进行,如果不使用这些金融机构的支付模式,甚至可能在社会上无法生存。而且,当大众的资金变成少数金融机构软件中的数字后,意味着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将与大众积累的财富绑在一起。如果这些金融机构背后有国家信用支撑,或许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若由没有国家信用支撑的商业机构掌控,就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此外,如果支付都要通过电子支付完成,大众的日常行为将时刻在金融机构的监控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将成为极大的考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个别支付机构开展的“无现金社会”活动,在方向和行为上出现了偏差。

    一些学者认为,流通中现金需求量仍然较大,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仍将长期并存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商家不得拒绝人民币现金支付。而且,非现金支付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银行卡、电子银行、票据以及各种网络支付渠道等,一些“无现金周”“无现金日”旗号有将“无现金”支付等同于自身的支付产品,从而误导消费者之嫌。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是支付机构,个别地方政府在移动支付的推广中,也存在通过下发文件力推单一支付产品的现象,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如阿里总部所在的浙江,该省商务厅于2017年5月8日下发红头文件,称“拟进一步发挥蚂蚁金服的支付结算优势,在全省范围推广生活服务领域电子支付”。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消费者想要的“无现金社会”不是拒收现金的社会,也不是数据无保障的社会,而是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社会。

2017年中国经济关键词
多措并举降成本
围捕“灰犀牛”
出清“僵尸企业”
加码管控地方债
2017楼市:分化成为关键词
雄安新区:一诞生就是流行语
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共享单车
两极分化的A股
2017“租购并举”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