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尽管已推出四项一体化措施,但整体推进仍显滞后

学者建议:长江经济带应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内河货运量排名第一的黄金水道,自东向西,连接着沿海和内陆,联动11个省市,覆盖超过1/5的国土,约6亿人口。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经济带成为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释放经济新活力的关键布局。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同列为2015年要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

    根据有关规划,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共9个省2个直辖市。犹如一条巨龙,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涉及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游的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接近26万亿元,占全部省(区、市)GDP总量的41.2%。

    目前,很多人认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还不算迅捷。除了2014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正式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规划等方面还没有一体化的最新进展和消息。

    不过,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下称“《意见》”) 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目前沿江各个省市都在细化指导意见,出台各个方面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都在具体落实中。

    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首破局

    数据分析:“十二关如一关”可节约通关时间12~24小时,手续费节约50%,物流费25~30%    

    2014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正式实施,全面覆盖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12个直属海关,并延伸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监管场所。而这距离2014年5月海关总署启动研究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已半年多时间。

    多位学者都认为,此次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力图从根本上打破地域限制和关区的行政界线,最终做到“十二关如一关”。

    “十二关如一关”意味着,实施此项改革后,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同时,改革后取消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报关企业在“一地注册、多地报关”。

    据海关方面初步估算,与改革前相比,一体化通关的时间节约12~24小时,口岸放行过程中手续费用节约近50%,物流费用可节约25%~30%。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报关单量占全国的47%。这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都能享受“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按照空间邻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标准,长江经济带大致可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域,上游包括三省一市,分别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中游包括三个省,分别是湖北、湖南、江西;下游包括三省一市,分别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

    但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发展并不平衡,既有发达的东部地区,比如上海、江苏、浙江;又有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比如四川、云南、贵州。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提供的统计数据,2013年长三角30个城市的GDP总量已超10万亿元大关,占到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遥遥领先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上游的成渝城市群,甚至连京津冀、珠三角这样相对发达的区域也望尘莫及。

    “下游的长三角和中游、上游之间,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区域间的差距都很大,如果能把长江中、上游发展起来,对于整个中部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肖金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虽然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在诸多领域开始破题,但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依然认为“整体一体化推进依然滞后”。

    肖金成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意见》和规划出台后,各地的积极性都很高,都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够凸显,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希望本地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重视,在政策上能够得到更大的支持。但是,“基础设施要互联互通,市场要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城市要带动农村,尤其是城市群之间要加强合作,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都有待提高。”

    “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的水平比较低,除了长三角城市群内已经形成高速公路网之外,其他城市群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向《中国经济周刊》直言,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根本谈不上一体化,长江中游和上游的成渝地区离一体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城市群之间的交通网络是断层的,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远未形成。比如在长江中游地区,从武汉到湖北的每一个县有交通,从长沙到湖南的每一个县也有交通,从南昌到江西的每一个县也都有交通,但是从湖南的一个县到湖北的一个县,从湖北的一个县到江西的一个县之间,连接性就很差,远没有形成一个交通网络。”魏后凯说。

    而要充分释放长江经济带活力,推进一体化进程,还需进一步打破行政体制的藩篱。 

    已推出的四项一体化措施

    皆由国家发改委实施

    专家呼吁:建立长江经济带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彭智敏,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长期研究长江流域的问题,在他看来,由于行政力量强大,长江经济带统一大市场远未形成。“尤其是在长江中游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各级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于保护本地企业、税收、就业的需求,设置了一些门槛,造成了市场的割裂。”

    魏后凯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很多地方的产业发展雷同,产业分工的功能定位也不是很明确,相互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只是长江上、中、下游之间,每一个城市群也存在这个问题。”

    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10个月后,迈出了四步:除了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长江沿岸27城市达成环境联防联治协议、长江干线省市开启“2+N”航务管理模式、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共建急救联盟公积金可互用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四项进展,肖金成表示:“基本都是由国家发改委来负责完成的,并非地方自动发起。”

    “未来,发改委不可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长江经济带规划的实施上,它有更多的工作任务;况且都由发改委牵头必然会力不从心,还是要发挥地方的力量。”肖金成说。

    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城市之间必然不能实现有效的分工和协作。肖金成向《中国经济周刊》建议,“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应该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协商解决区域内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交通、旅游、工业、农业、生态、科技人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下设若干个委员会作为政策的执行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信息,及时反映区域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用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专家认为:上海、武汉、重庆将成三大城市群的领头羊

    鉴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巨大的发展差距,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构建以三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体系是当务之急。

    目前,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等几大城市群,除长三角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的成熟度还比较低。

    长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在无限风光之后,也肩负着带动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发展的使命。显然,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地位无可撼动,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仅靠上海难以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

    魏后凯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区域经济的潜心研究和思考,提出上中下游联动发展的思路:“下游主要依托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是上海;中游主要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是武汉;上游主要依托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是重庆。依托三个城市群,上中下游联动,共同拉动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

    魏后凯十分看好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功能和地位,他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应该以武汉为主中心、长沙和南昌为副中心,共同打造“汉长昌”复合型极核,实现中心带动、多极协同、一体发展。

    目前,武汉、重庆正力争成为“长江经济带”执牛耳者。据悉,目前,湖北省发改委已着手起草《关于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修改后将正式提交湖北省政府。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湖北省提出将重点建设综合立体大交通、对外开放大通关、跨区域合作大平台、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无独有偶。重庆、四川、安徽等省市陆续研究落实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并按照规划,将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注重点。

    打造长江经济带这个黄金水道,正好能弥补东、中、西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借此也能与沿海发达地区联姻,在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统一市场等方面,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形态。如果联姻顺利,长江经济带将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魏后凯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大胆预测:长三角城市群在2020年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在2030年前,都有条件培育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群。其中,上海是下游的核心,重庆应作为上游的核心,武汉则完全有条件成为中游的核心。

学者建议:长江经济带应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官方:“合理” 机构:“都怪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