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市场利率应当是:高级信用等级的债务利率(或收益率)应该低于低级信用等级债务利率(或收益率);同样的信用等级,短期利率(或收益率)应当低于长期利率(或收益率)。
什么是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就是市场最低水平的利率。它太重要了。市场利率有非常多的种类,如贷款、金融债、垃圾债等,而且信用等级和期限品种非常多。这些债务如何确定市场利率?必须参照基准利率。
再看看中国的现实情况,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经常会远远高于企业债、甚至垃圾债利率。像这样的基准利率经常高于所有金融商品利率的情况,难道这不是中国利率市场长期以来的“乱象”吗?
笔者认为,这样的利率乱象是扭曲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推手。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金融结构扭曲日益严重。比如,“钱炒钱”的金融空转日甚一日,“金融养分”流失严重,而实体经济长期在承受高利率的折磨。
中国金融现在已经变成了“双轨制”,这一点在金融成本端(负债端或存款端)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体现在,“货币市场所表达出的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和“银行居民储蓄存款所表达出的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不统一,前者远远高于后者。比如,货币市场表达出的三个月期利率为4.75%,而银行三个月期定存利率为2.6%。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怪事?因为,银行存款利率由央行管制,不得任意变动;而货币市场利率却已经实现所谓的“市场化”。也正因如此,许多人会认为现在的“双轨制”正常,而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放开,二者价差自然消失。表面上看,这种说法正确,但这样的说法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是不是利率市场化了,央行就可以不对利率的高低进行干预或控制了?如果不是,那这个说法就是严重的错误。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央行会放弃利率控制,中国央行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利率控制。在此前提下,如果央行认为它所制定的银行存款利率是正确的、是适合于当下中国经济实际状况的,那就必须坚定地维护这一利率的权威性。手段很简单,就是让货币市场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致相同,这样才可以使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稳定,避免无风险套利空间巨大而形成金融空转。现在却不是这样,银行在货币市场控制利率,根本无视银行存款利率,这是导致利率变成“双轨制”的关键所在。
更大的问题是:货币市场利率长期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必然引导市场投机势力在银行存款和货币市场之间从事“无风险套利”,这就是“钱炒钱”、金融空转盛行于世的根源,也是中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尽管,央行最近有意压低了货币市场利率,但大起大落的姿态并没有改变,至少还留下了2个百分点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如此之大的套利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几乎无法想象的“黑洞”。
既然中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就必须捍卫当下政策的权威性,不要用利率市场化当理由,任由利率市场的混乱持续。请立即将“银行存款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同期利率的控制目标,从而结束市场利率的混乱局面。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