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大学如何出世与入世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彭龙 《 中国经济周刊 》(

    ● 研究型大学应靠研究成果筹资  

    ● 专业型大学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得回报

    ● 技能型大学可对部分专业适当收费

    最近几年,对于大学定位的偏差和教育产业化的批评不绝于耳,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大学的出世与入世问题。

    一些人理想中的大学,是不为世俗所动的超然独立的机构,既不应该为金钱服务,也不应该唯行政导向马首是瞻,应坚持理想主义和反世俗色彩,只为真理而存在。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却不得不为办学经费的筹措、上级部门政策要求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排行榜大伤脑筋。

    理想与现实,时刻都在考验着办学者的智慧与能力。总结起来,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大学的使命,无外乎三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是丰富而多元的,这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例如,在美国大学教育中,既有专注于本科人才培养、以教学为主要导向的小型学院,也有以研究为导向、兼顾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欧洲,既有专注于某一领域,以专业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型、应用型院校,也有以经世济民、激发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大学。

    从资金来源看,欧洲的很多学校,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也有很多学校以高额收费的专业教育为其办学的基本模式。美国的顶级私立大学,往往能够在高额学费之外,可以筹集到大笔捐赠基金,而公立大学则可以得到州政府的高额拨款。 

    反观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最近几年,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但毕竟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投入非常不均衡。个别重点大学所获得的办学经费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还有很多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捉襟见肘。如果没有足够经费的保障,我国大学参与全球大学竞争时,就会处于天然的不利地位,无法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和师资。例如,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的招生大战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写照。

    事实上,现在的竞争还不仅限于招生的竞争,在吸引高水平师资的竞争中,香港高校也处于绝对的优势。究其原因,除了学术环境的因素外,整体待遇的巨大差异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

    要在长期中提升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资金筹集的长效机制,确立更加清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不同定位的大学,必须有所差别。

    资金丰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应该着眼于国际水平的竞争,要在重要基础学科上做出能够得到世界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以研究为导向培养人才和筹集资金;特色鲜明的专业型大学,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更加侧重于社会需求,兼顾理论与实践,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社会;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大学,其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践,务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必拘泥于理论研究。

    在同一所大学内,也有必要区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服务社会职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严格贯彻社会公益原则,并交由社会对其公益性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判。对那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可以采取适当收费的原则,核算教育投入产出,提高办学效率。在不影响学生培养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尊重市场规律取得回报。同时还要建立透明开放的政府和社会监督体系,防止学科教育过度产业化。

中国大学如何出世与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