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丝路战略的经济支点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杨眉 郭芳 姚冬琴|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世界因中国而精彩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是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一带一路”,将在开放、发展、和平、共赢、安全、交融的世界新格局下,再创丝路新辉煌。

    在世界政经版图上,一个来自中国的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正在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将开启一个共创共享的国际合作新时代。

    这一宏伟构想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新丝路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丝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沿线各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成就,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但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发展来解决新问题、新障碍,中国比以往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专家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那么,中国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大国?

    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并相信,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对全球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结构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梦与世界梦始终相通。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交通:新丝路的“基础吸引力”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推动贸易便利化、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显得格外重要。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中,先行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被具体化为公路、铁路、航运等领域的联通项目,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带来了庞大的市场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与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渴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改善积弱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通往富庶和繁荣的道路。

    国内基建的繁荣

    2011年,重庆开通渝(重庆)新(新疆)欧(欧洲)国际定期货运班列。渝新欧班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早开通的五定班列(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从重庆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杜伊斯堡专门出席了渝新欧班列抵港仪式,并对发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提出了要求。

    据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介绍,2013年,该班列货物运输额占经新疆阿拉山口至欧洲班列的80%以上,下一步将加强与沿线国家及国内省区市合作,更好地发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作用。

    其他省份也不甘示弱。

    福建省副省长郑晓松表示,福建省正在研究拟定加快融合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其中的内容就包括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和海空港为主骨干、主枢纽的交通网络。

    而为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连通,安徽在今年6月已经开通了连接新亚欧大陆桥的货运专列,途经西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使安徽到中亚的货运时间大大缩短。

    陕西省则推进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打通物流通道。

    一些对政策反应敏感的公司已经嗅到了市场的机遇。在媒体的盘点中,新疆当地的北新路桥(002307.SZ)、国际实业(000159.SZ)、新研股份(300159.SZ)已对外披露了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业务事项。

    周边国家的基建热情

    沿线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国内,事实上,这一历史性机遇给他们带来的福祉并不亚于国内。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将统筹谋划陆上、海上、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骨干通道建设,努力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

    亚欧大陆桥,是横跨欧、亚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路运输通道。截至目前,已经建成、正在规划建设的亚欧大陆桥共有3条,以及规划中、尚未实际开工建设的亚欧第三大桥。其中,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江苏连云港,横穿整个中国大陆,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法国,最后至荷兰。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政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讨论。

    在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看来,新丝路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它能够加强各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据他透露,俄罗斯政府已斥资180亿美元落实铁路建设项目,以缩短上海到欧洲的通道。

    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表示,要借由“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好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航线。据他介绍,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已经启动。过去10个月中,中国与巴基斯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围绕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走廊的建设。“巴基斯坦意识到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建设强大的基础设施、稳定的能源供应。现在我们做好准备在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

    东帝汶总理凯·拉拉·夏纳纳·古斯芒称,“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还缺乏现代化的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很大的潜力来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在这个框架内,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期待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铁路、港口、电信和石油以及天然气输送管道。”

    然而,涉及到这么多国家、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

    2013年10月,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该倡议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与支持。据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步伐正在提速。目前已有22个亚洲国家明确表态愿意加入。这将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

    可以预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服务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建设,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会是重点。

    能源合作:新丝路的“重中之重”

    以中国为一端,北线连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中线连接里海和黑海沿岸国家,南线连接南亚国家,联通欧洲,以北部非洲为延长线的这样一个交通网络与贸易通道,是为当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学者统计,“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30多个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集中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重要能源生产国。

    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原油进口量达2.7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6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需要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战略来解决国内的能源紧张局面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能源合作应当置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次对外公开的会议上,能源安全战略成为中央高层关注的重点。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

    事实上,在目前中国的十大原油进口国中,西亚、俄罗斯、中亚国家已经占去了8席。

    在地理版图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基地,中亚地区连接着世界上两大制造业中心。中亚地区以东,是经济仍在飞速增长的亚太经济圈,以西则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亚经济发展水平与其连接的两大经济圈相比存在差距,而其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之丰富可谓世界独一无二,矿产品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制造业国家的需求,且开发潜力巨大。

    地处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这一内陆地区主要的油气资源国。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目前最大的产油国,产量持续增长,拟于2016年将本国石油年产量提高至1.02亿吨,其中80%以上的石油产量将用于出口;土库曼斯坦的资源优势则是丰富的天然气,根据其国内的天然气储量和开发能力,具备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产能,而其国内消费天然气不足200亿立方米,大量天然气需要出口通道;乌兹别克斯坦则拥有超过50亿吨的石油资源量和逾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量。

    它们都希望依靠油气资源,走上富国之路。因此,寻求发展油气产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成为这些国家的战略需要。它们一直主张与最稳定的能源需求国——中国展开能源合作。而作为中亚近邻的中国,则把中亚管道油气作为多元化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

    在这一点上,两者实现了国家利益的互补。如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所认为的那样,当今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中亚各国深居内陆不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地缘变成它们的独有优势。

    据《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的报道,在中石油五大油气合作区中,“突出中亚”的部署,正在稳步落实、快速推进。1997年中石油成功中标阿克纠宾油田开发项目,拉开了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序幕。截至2012年底,中石油已在中亚地区投资执行了17个项目。据统计,2012年,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应占中国天然气全年使用量的18%。

    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亦是中国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能源进口国。今年5月21日,中俄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研究认为,于中东国家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进一步打开中国能源消费市场。例如,伊朗希望向西开放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成后,自己能成为中国更重要的能源出口国。目前伊朗有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通向巴基斯坦,未来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共同修建伊朗通向中国的能源管道。

    应该说,“丝绸之路”战略推动了中国陆上周边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保障能源安全的突破口,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同时也使这些能源国家获得了新的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

    贸易:新丝路的先行者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通商合作之路,是一条开放的商品贸易走廊。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贸易总额6000多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15%左右。

    习近平主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倡议中,重要一条就是“加强贸易畅通”。习近平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经贸合作为实现“五通”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是许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据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介绍,过去1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9%,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年均增速。

    2013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一半。

    1992年中亚国家独立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仅为4.6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额达到459.4亿美元,20年间增长近百倍。2012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贸易总额达5495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4.2%;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贸易总额6900多亿美元,占外贸总额17.9%。

    当前,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沿线国家普遍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合作愿望日益增强。

    近日,高虎城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将为实现“五通”注入强大动力。他认为,通过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提高贸易投资水平,使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潜力充分释放,可以为互联互通建设、金融合作等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也可以促进沿线国家政策对接和人文交流,政府和民间往来更加密切,促进“五通”最终实现。

    国务院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亦对记者表示,促进沿线各国和地区间的贸易合作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对于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有些国家可能比较担心,中国是不是想像美国一样通过一个‘马歇尔计划’,未来想要主宰全球?我们要告诉他们,建设目的就是要促进区域内参与各方的经济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同时为区域的繁荣、稳定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就是贸易、投资合作。”赵晋平说。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产生的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让中国西部的沿线城市感到兴奋。7月2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上,青海省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予波说:“这一战略机遇提出之前,像西宁实际上处在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末梢,在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当中,并不占优势。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的提出,西宁从对外开放的末梢站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现在我们也是在向西走,向中亚去推广我们的技术、机械、先进的农产品,我们已经初步有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非常成功。比如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去帮助他们发展农业,这个前景非常广阔。”新疆石河子市副市长乐旸在上述论坛上说。

    中国与东盟共同打造下一个“钻石十年”

    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也让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愈发如火如荼。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呼之欲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涵盖双方20亿人口、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和9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自贸区。2012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4001亿美元,为10年前的7.3倍。目前,中国已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实现

    了零关税,大幅削减了贸易壁垒,降低了贸易成本,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增长。 

    2013年9月3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与东盟有能力在取得“黄金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钻石十年”。实现下个“钻石十年”的举措之一就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他表示,双方应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积极开展新一批服务贸易承诺谈判,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今后8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

    一个月后的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迅速成为舆论眼中中国与东盟下一个“钻石十年”的最大助推器。

    不少区域经济学者预测,高层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可能将使得中国—东盟自贸区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未来或有更多涉及进出口关税、外商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给予东盟自贸区。

    投资:新丝路最具活力的切入点

    1999年,中国公司华为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代表处。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华为公司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业务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提升了当地信息化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华为只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2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表示,过去10年,中国企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从1.8亿美元扩大到86亿美元,年均增加54%。这充分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潜力巨大。

    事实上,活跃的投资合作背后,是经济增速作支撑。中国和中亚地区一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经济低谷”,东西两侧分别是经济发达的东亚和欧盟。然而,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反而是处于“经济低谷”的发展中国家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得沿线各国看到了投资合作的新机遇。

    “我们在很多场合和国际各方面人士讨论‘一带一路’建设,他们最关心的就是,需要中国企业的投资,也需要扩大向中国的出口,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外直接投资,也就是企业走出去,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一个非常现实的切入点和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对记者说。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强调,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潜力充分释放,可以为互联互通建设、金融合作等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也可以促进沿线国家政策对接和人文交流,政府和民间往来更加密切,促进“五通”最终实现。

    对外投资,制造业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我国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具备技术优势的产业越来越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对外投资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5年,我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

    高虎城指出,未来将引导我国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投资设厂,在更加贴近市场加工制造的同时,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到沿线国家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赵晋平也表示,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当制造业先行一步。“目前制造业在对外投资中占比较低;产业布局面临调整压力;而周边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对制造业的需求可能远超过对服务业的需求。制造业先行更容易找到双方共同的利益关注。”

    为了形成各国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带,中国官方还表示,将继续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吸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跨国工业园建设方兴未艾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是借助‘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布局。这不仅能解决国内产业调整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向西开放。同时也是产业安全的需要。”赵晋平认为,在中国周边布局,产业链更加稳定,不易因国际危机而受冲击。

    高虎城表示,将在“一带一路”主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园区,吸引各国企业入园投资,形成产业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园,带动沿线国家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我们和周边国家之间有非常长的陆地和海上边境线,在沿边地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各地具有非常强烈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到这些地区去投资,加强和东道国的合作,为企业投资创造好的条件。参照我们过去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和东道国合作,在对方国内建产业园区、开发区,能使中国企业获得比较好的产业政策。”赵晋平说。

    企业走出国门建工业园区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2006年开始创办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由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招投标确认的第一批境外合作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园区已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目前,已有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60家企业到此投资。

    中国广西的钦州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关丹,则尝试了“两国双园”模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力表示,“‘两国双园’模式,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产业融合的创新和探索。”目前,中马关丹产业园区正在建设,由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主导的首个入园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的钢铁生产基地将在7月正式开工,预计可于2016年投产运营。

    货币流通:新丝路开创国际货币体系新格局

    “一路一带”给沿线国家带来经贸合作新机遇的同时,也给人民币国际化注入动力,为沿线国家实现货币直接交易打开了大门。

    6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6月28日,中国央行与卢森堡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签署了在卢森堡、巴黎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并将在两地分别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7月2日,韩国总统府宣布,韩国总统朴槿惠近期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协议,建立韩元兑人民币直接交易市场。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背后,是当前全球经济联动性加大、美元币值不稳定的现实情况,和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的需求。与此同时,相比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人民币存在大量潜力可挖掘。2013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约12%,而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比重尚不足2%。

    “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防御外部不利冲击,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国家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绝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是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契机。

    货币流通势在必行

    去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强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五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货币流通”。习近平说,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随着双边贸易规模呈现不断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贸易结算中对人民币的需求也进一步攀升,这为人民币的区域化乃至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国央行已先后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去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举行会议时提议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这些协议的签订,一方面有利于双边以及多边贸易的有序发展,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因美元币值的剧烈波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扩大人民币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统一、安全、高效的选择

    尽管人民币已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但专家认为,人民币离充当主要国际货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抓住有利的战略窗口期,如“一带一路”建设,来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今年5月23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风险首席分析师赵昌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中货币结算不统一的问题”。

    赵昌会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来说,此时将人民币列为结算货币是非常自然的选择。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后,沿线国家的贸易互通可以更加便捷,贸易的公平性和收益性也可以得到保障。而未来人民币将更多地以“载体”的角色,为提高沿线国家贸易的效率及安全性做出贡献。

    专家认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有两个突破口:第一是积极推进能源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第二是扩大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和贷款份额。

    中国是中亚油气资源最稳定、最可靠的长期客户,由于美元币值不稳,与中国进行贸易收取美元对中亚国家来说非常不利,顺势推动实现人民币的兑换和结算正是恰当的时点。

    此外,经济危机过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纷纷提出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的发展战略。交通、通信、农业、教育等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合作已成为中亚国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领域的投资项目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具有相对优势。 

    古丝绸之路,

    汉唐盛世的开放、交融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

    汉唐盛世,曾经花雨缤纷、舟楫络绎的古丝绸之路,彰显着古老中华文明“和平、开放、包容”的历史血脉。

    文I张伟

    古丝路有几条?

    从亚欧大陆上的东西文化交流通道来说,现在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丝绸之路有三大路线: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即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洛阳,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至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沿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没落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但只有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草原丝绸之路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长城至塞外,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通向欧洲的陆路主干线。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向西亚、欧洲贩运丝绸也多走此道。由于其路段多在北方高寒地区,来往运输的货物除丝绸外,皮毛占大宗,故也称“皮毛之路”。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条重要的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汉代,从洛阳出发,经陕西、四川、云南,前往缅甸、印度,是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贸易文化通衢,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加强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在汉唐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丝路涉及中国哪些省份?

    根据上述四条“丝绸之路”,有学者统计称,中国涉及丝绸之路的省份有: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港澳台、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

    官方主导下的古丝路贸易

    丝绸之路以贡赐(纳贡与赏赐)、边界互市的官方贸易为主,但也开展广泛的民间贸易。比如,唐朝特设鸿胪寺和典客署,鼓励朝贡贸易以及互市或交市贸易。宋朝曾先后在今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除官方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外,还允许私人出海贸易。而在陆上丝绸之路,众多的胡商不仅组织庞大的商队进行长途贩运,还涌入沿线的城镇组织社团或单独经营,或与当地汉族商人合伙经营。

    隋朝的官办“丝绸之路招商活动”

    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吏部侍郎裴矩在河西走廊开展的招商活动,是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序幕。隋王朝统一中国后,国强民富,遂拓通丝绸之路,大力经营西域。

    开皇年间,吏部侍郎裴矩奉旨到当时的中西商贸重镇张掖“监知关市”,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以扩大隋与西域地区的经济联系,使隋王朝的经济、政治影响迅速扩展至亚欧大陆的广阔地区。

    此后,隋帝还亲自在燕支山下会见西域30余国国王及使节,决定在张掖设立互市, 并派驻特使宣传、招揽官私贸易。在“张掖盛会”的影响下,大业六年(公元61 0年),西域地区有更多的国家来到洛阳。为广泛宣传、推动国际贸易,隋朝官方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盛大的洛阳国际交易互市及游艺大会,其间,还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汇演,仅管弦伴奏人员就有1.8万人、歌舞表演者达3万人,丝竹之声,数十里外都能听见。

    中国丝绸,古丝路上的“国际结算主要货币”

    在丝绸之路上,丝绸不只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货币。很多大宗贸易就是用丝绸作为货币进行交易的,特别是牲口和奴婢。例如,唐代敦煌和吐鲁番一带的马价一般在15匹练(匹练指一定数量的丝绸绢练)左右,较次的在10匹练左右,而奴婢的买卖价格有时可达40匹练。

    用丝绸作为货币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贬值。丝绸之路沿途,特别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流通着波斯银币、铜币和丝织品三种货币。据史料记载,唐武周年间(690年前后)到天宝时期(745年前后)的55年间,银币与丝织品之间的兑换率一直是一匹练换十文银,而铜钱则贬值约30%。很显然,相对来说,绢练对于中西诸方来说具有公认的价值、较高的信誉,可以作为硬通货来使用。

    古丝路上的“互利共赢”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西传,最能反映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约在公元4世纪初期,中国的纸已由粟特人传到中亚,以后又传至非洲和欧洲。直到18 世纪末,欧洲各国还是用中国的造纸术制纸。随着造纸术的西传,中国的印刷术也传至西方。公元8世纪,中国的火药技术,随着炼丹术一并传入阿拉伯国家,被称为“中国雪”。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的养蚕、冶铁、水利灌溉技术,天文、医药、文学技艺等也不断西传;出口的货物则以丝绸、茶叶、瓷器、金、银、书籍为主。

    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影响很大的是宗教,故有人称丝绸之路为“宗教之路”。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土,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唐代时,佛、道教盛行。众多中土名僧前往天竺求法,玄奘法师就是杰出的代表。

    另外,通过丝绸之路,外来文化技艺和货物也大量涌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文化技艺有:制糖、酿酒工艺,造船缝合技术,东罗马、阿拉伯、波斯、中亚诸国、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天文、历法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货物有: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芦荟、核桃,琉璃、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象牙、金银器、玛瑙、琥珀、沉香等。 

    《梦回唐朝》

    词/曲:唐朝乐队

    菊花古剑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

    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风吹不散长恨

    花染不透乡愁

    雪映不出山河

    月圆不了古梦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今宵杯中映不出明月

    霓虹闪烁歌舞升平

    只因那五音不全的故事

    木然唱和没人失落什么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梦醒无酒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梦醒无酒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仿佛回到梦里唐朝

新丝路战略的经济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