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让医生“走穴”合法化

深圳将推广医生“多点执业”

国家卫计委正就医生多点自由执业进行研究并将尽快出台医生自由执业全国性办法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砚青|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深圳新政:多点执业无需单位批准

    7月23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深圳市卫计委”)正式确认《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已报送广东省卫生厅批示。据悉,广东省卫生厅已就该《细则》表示“肯定和支持”。深圳市卫计委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自由执业将在今年底前在深圳铺开。

    深圳此次推出的《细则》做出一项重大改变:已在深圳注册的医生在多点执业前无须经过医疗机构的批准,只要在指定网站简单备案即可。这意味着,若公立医院医生希望参与多点执业,原单位将无法阻挠。

    多年来,中国公立医院的医生们像是一群“准公务员”,他们的收入、晋升、养老……每一步,都被体制所保护并束缚着。由于医疗劳务价格被严重低估,医院和医生只能逐渐背离公益目的。

    “一个主治医师看一个病人只能从挂号费里挣1块钱,于是,以药养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公立医院和医生的生存之道。”在刚刚放弃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成为一名完全自由的执业医生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看来,只有像世界其他国家那样彻底解放医生,让医生的身份摆脱束缚,完全靠品牌和市场去调节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才有可能让患者接受更符合医学本质的医疗服务,让医生行医的目的更加纯粹。

    “我们只是跟随历史规律而已。”张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未来的中国医疗市场,必然是自由执业。这条路是世界上90%国家的医生已经走出来的。”

    其实早在2009年9月,原国家卫生部就曾下发过《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医生合法多点执业。但是由于通知要求“医师受聘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应经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所以全国医师多点执业的成效并不理想。

    数字显示,自2010年1月至去年12月,三年来,整个深圳市获批多点执业的医师只有36人。而这36人中,第一执业地点在公立医院的只有14人,且多为即将退休或延休的老医生。

    “医院的病人多到忙不过来,领导怎么可能批准你跑去其他地方兼职?”一位在深圳某三甲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让公立医院放人?想都别想!”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出台的这项《细则》可以彻底解放医生。医生一旦流动起来,患者就可以不用排长队即可在各类医疗机构享受到专家服务。另一方面,医生走穴合法化也将鼓励医生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更多合法收入,保障行医安全。 

    国家卫计划委主任李斌日前在深圳调研工作时也特别提出,卫计委正就医生多点自由执业进行研究并将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办法。

    公立医院医生:靠理想在支撑

    今年已经是白兰(化名)在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身为一名内科医生,白兰虽然不需要做手术,但日程还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周五个工作日,两天半要用来出门诊,一天要做会诊,还有一天要做科研选题研究,仅剩的那个半天还要往病房跑。

    现在一提起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这类的抱怨就会不绝于耳,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医生心太黑,一想挣钱。“我自问是一个负责的医生,会认真对待每个病人,但是我一上午要看40个门诊,从8点到12点,平均一个病人只有6分钟问诊时间,你说我能怎么办?”白兰满腹无奈。

    “有时候病人不能很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病症,又或者不同病因所表现出来的病情类似,为保证不出现错误,我必须让病人做一些检验。”在白兰看来,如果病人花钱做了检查最后发现没有其他问题,自然会指责医生是在过度检查。“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情,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做检验,一旦出了问题,后果谁来承担?”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难以获得社会的理解,白兰的大学同学里已经有1/6都转行了。她之所以一直坚守,“完全是靠理想在支撑”。

    除了要面对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公立医院的医生们每天不得不为了职称晋升而去应付各种科研项目和交际应酬。现如今,我国公立医院的用人机制和晋升机制更多是与科研结果、论文等业绩挂钩,以科研论文为导向令很多临床医生无法晋升。

    一向快人快语的于莺在微博上谈起离职原因时直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在她看来,“不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确诊率及发展临床新技术为目的的医生科研就是耍流氓。”

    “别说我现在没时间去多点执业了,就算有,我也得先把论文写出来再说。写不出论文,看再多病人也成不了教授。”白兰显然现在对多点执业还不太感冒。

    像律师一样自由执业

    除了自身精力有限之外,不少医生还认为,虽然细则规定注册单位不能阻止医生多点执业,但是领导完全可以通过严格考勤制度、提升考核指标等方法来进行阻挠。

    曾经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7年,如今在深圳创立了卓正医疗的朱岩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上面政策一出,下面一定会找对策阻挠。毕竟现行体制下,医生还是要在公立医院才有机会评职称,想出来多点执业,恐怕还是要看医院领导的脸色。”

    难道,深圳的多点执业细则,注定会成为一纸空文吗?

    张强认为,那些对公立医院现状失去信心,又不敢贸然离职的优秀医生会从多点执业中获得试水机会。

    “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医生发来的私信,他们对自由执业有很多期待,但同时却被一些顾虑束缚。”张强说,“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长期依赖体制,认为病人更多还是认医院而非医生,担心自己走出体制外执业的收入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是舍不下编制内的诸如养老一类的福利。”

    “虽然现在看来,编制内和编制外,退休以后每个月会相差几千块钱,但是我从公立医院走出来以后,收获了更多的自由,我每天下班都能有时间去锻炼身体了。”从事产科工作20年,去年由北京天坛医院跳到北京玛丽妇婴医院的金丽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不想把自己的健康和未来押在几十年后的几千块钱上。”

    “医疗体制以外的改革都早已发生,时代不会让医疗停滞在陈旧阶段,否则只会引发层出不穷的医患冲突和商业贿赂。”张强认为,医生有一天也会像律师这个职业一样,收入与职称无关、与论文无关,彻底走出体制。

    “多点执业更像是为中国医改撕开一道口子,我们的医生最终会过渡到自由执业,完全靠个人实力在市场立足。”张强说。

机顶盒市场: 尚未长大 乱象已生
深圳将推广医生“多点执业”
手游:疯狂投资后现泡沫危机
自主品牌汽车上演“淘汰赛”
“汽车‘强国梦’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
帝亚吉欧:国际烈性酒巨头收购水井坊
家电业“中国创造”刚刚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