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安徽如何实现旅游3000亿年收入?

——专访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

《 中国经济周刊 》(

    管理体制因地制宜

    《中国经济周刊》: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的景区管理体制遇到了挑战,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模糊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安徽在管理体制方面会有哪些新做法来保证投入产出的效能?

    胡学凡:景区管理体制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管理模式肯定不能一刀切。

    第一种是景区里面没有行政村,是完全封闭的系统。像黄山,它的景区管委会就可以通过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授权依法对景区进行管理。黄山市市长兼管委会主任,因为许多外围事务需要处理,也要协调风景区与所在区县的关系,而市长最适合来做这个事。

    第二种是山上有居民。这种情况比较难弄,我认为,应该按照属地管理进行安排,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或者成立景区管理的政府机构。九华山就属于这种情况,九华山管委会,也是九华山镇政府。

    第三种是同一个景区隶属两个行政区。比如八公山,同时属于六安与淮南,大家都在打八公山的牌子,导致项目重复建设、资源重复使用的无序状态。现在安徽省就建立了八公山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八公山的旅游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要求统一开发市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最后实现利益共享。

    “四结合”监督服务质量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不少景区服务质量差,遭到游客的诟病。安徽投入巨资用于旅游开发,如何强化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

    胡学凡:安徽省不断创新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坚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与旅游行业监管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指导相结合、业内明查与行风监督员暗访相结合、严惩与重奖相结合。

    2012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9531亿人次,但全年有效旅游投诉仅126件,结案率100%。在去年第四季度全国60个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中,黄山市排名第一位,全年排名第三位。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提升了安徽的旅游品质。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

    《中国经济周刊》:对自然旅游资源来说,开发和保护始终是各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徽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胡学凡:对那些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上,一定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进行生态保护,这个资源就会被利用完,有续利用的目标就达不到。

    对此,安徽省有明确的开发规划体系,设有保护带、缓冲区、核心区。开发利用一定要符合规划,规划认为这个资源可以开发你才能进行开发。保护带是不能动的,缓冲区可以适量搞一些基础设施,核心区按规划要求,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后,可以修建一些必要的接待服务设施。

    我们的旅游项目建设与旅游保护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同步使用的。所以,不管是黄山还是天柱山,旅游发展上去了,资源也没有被破坏。

    另外,也不能把保护绝对化,保护的目的不是控制不给你看,不给你用,而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因此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应该鼓励科学规划、适度开发,使之为世人所享用。

安徽3000亿欲造旅游增长极
安徽如何实现旅游3000亿年收入?